服饰色彩的多重意义
工程学院10工业设计 曹裕松 201030520201
关于服饰的起源说多种多样,不管是“身体保护说”、“羞耻说”,还是“特殊说”,当今服饰对于我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当今的服装已经成为时尚的标签,是时尚界的风向标,引领者潮流的趋势。而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的色彩,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色彩,与光线、视觉有关,是服装一种抽象的要素,主要带给人们审美上的感觉。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事实上,色彩作为服装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在实用的、政治的、伦理的和心理的不同意义。
一、实用性。
从“身体保护说”的角度来讲,服装最初的作用
就是保护身体之用,是人们避寒保暖的重要工具。服饰的色彩在这一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寒冷的季节人们往往倾向于穿深颜色的衣服,因为深颜色衣服吸热能力比较强。又如军队的颜色,各种装备都倾向于使用绿色,这是因为野外多数事物都是绿色的,绿色的军装更加利于伪装。
这里涉及到了一点点色彩工学的原因,色彩工学是人类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机关系的一门学科。
色彩工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不同颜色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效率是不一样的,连工人所穿的制服的颜色也是有影响的。而研究不同颜色对人的影响,进而把它应用到服饰中,这就是服饰的实用性的体现。这种实用性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中。比如,医院是病人就医的场所,医院的环境以及色彩的装饰应有利于治
疗和病人的康复。因为白色在心理上具有清洁卫生的特点,因此白色是医院选择的传统色彩,白墙、白衣、白帽比比皆是。但是现代色彩实验心理学发现,白色对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如白色容易引起视觉生理上的疲劳、精神上的空虚和绝望。外科手术室白色环境已经改用红色血液地的补色——带青绿的灰。病房环境色彩设计方面,白色也已不是唯一的用色,某些地方的护士服也由白色改为浅粉色,更有一点温馨的感觉!
二、政治性。
这一点可能有些难以明白,服装的颜色跟政治是哪门子的关系啊?
在我国,从舜开始就有“十二章”之制,即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它们是:日、月、
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 西汉初年,刘邦开始参照先秦古制,制定服色礼仪,强化君臣等级观念。这点有史料记载:“非其人不得服其服”《后汉书·舆服志》、“贵贱有别,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新书·服疑》。
服饰的政治意义,在龙的图案和补子图案体现的尤其充分。
龙袍被皇帝垄断,其他人在衣服上绣龙的,都被认为是谋逆,而与龙配套的“明黄”色,也成为皇上专用之色。贵族只能用深黄,杏黄色民间这不禁用。
封建社会,服装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正所谓“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明清补服就是突出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