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的石头》看小成本电影的发展
一、《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人们重新对小成本电影有一个新的认识
《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却获得了2500多万的票房,它获得了让很多人羡慕的成功,无论是从投资还是票房看,还是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对很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近年来,很多观众都说电影没看头,没什么电影好看,说白了,就是觉得电影里的内容空洞,与现实的脱节很严重,而《疯狂的石头》获得如此的成功,就是因为他让人觉得亲切,贴近生活。他从很多的方面,开拓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的市场,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积极创新,让观众的眼前一亮,他的成功,给中国的电影人带来沉思,它是一部喜剧电影,但是却利用独特的视角,向观众和电影人阐述了一个个深思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很多挣扎在边缘的小成本电影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也让很多抱怨“我拍的片子粗糙是因为钱太少了”的人乖乖的闭上了嘴。必须看到的是,在《疯狂的石头》成功之后,有很多投资人就开始盲目的跟风了,目的就是想搭个顺风车,在小成本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当然其中也不有比较不错的影片在里面,比如说《爱情呼叫转移》等,但是绝大多数的小成本电影还存在着粗制滥造,没有具备专业的问题,在他们之中,
能够在9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做到基本完整,流畅又合乎逻辑的讲述一个故事,都不能说是有很多。因此,从目前来看,如今的小成本电影市场,还是良莠不齐,而且好片的数量要远远的低于烂片。人们开始沉思,如何才能拍出高质量的小成本影片,那就是要融入人们的生活,《疯狂的石头》,之所有如此成功,就是因为融入了大量的现实生活题材,人物虽小,但是却让我们真实的感觉到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中国的电影人也已经开始慢慢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拍出好看的,让观众满意的电影,因此,《疯狂的石头》的成功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让我们能看到小成本电影的曙光希望,让我们队小成本电影市场充满信心,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就算是小成本,就算你有名演员,但是如果你没有实际的生活题材,也必将昙花一现,没有市场。[5]
二、小成本电影市场的发展,需要“疯狂”
《疯狂的石头》没有大明星,大导演和大制作,但是这部电影却具备了商业电影里该有的商业元素:搞笑的剧情,大量的暴力,镜头的运用等等,电影里每个人都在认认真真的根据自己的生活轨迹而生活,许多人开始把宁浩比作冯小刚,但是仔细来看的话,两者并不一样,《疯狂的石头》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幽默,他的潜台词,娱乐性等等都很具有专业性,但是冯小刚的电影,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带有很强烈的冯氏色彩。
《疯狂的石头》并没有很高明,他借鉴了很多的影片的镜头
和经典桥段,但是宁浩却把它用的很认真,而且故事也贴近人们的生活,用电影语言把故事讲述的非常好。
现在很多人拍电影,都想带点自己的色彩,表述一个自己的观点,不想完全的拍成一个只有商业元素的电影,不去考虑市场能否接受,不去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国家的一些审核,他们自己出去看赞助,找投资,告诉别人投这个电影会如何如何的赚钱,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很少有能在中国市场上站住脚的,大部分还是拿到了国外。
没有钱去请大明星,也没有大量的金钱去宣传去制作电影,小成本电影该如何生存发展,小成本的电影在中国的存在时一种普遍的模式,大片一年就那么几部,而小成本产量就远远地高于大片的数量,尽管此次,小成本电影仍然不具备主流优势,每当大片上映的时候,那还有小成本影片的位置。而小成本电影目前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除了每年的一些任务指标,国营的电影公司一年拍的电影数量有效,而民间的一些融资赞助,却又非常的谨慎,因为大片和小成本各自为战,由于宣传上的经费资金等问题,小成本的电影很少获得和大片一样的大幅度宣传的待遇,但是小成本电影在国内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小成本的影片如何发展,一是全方面的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充分的保证影片的质量,而是要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三是要学会适当积极的利用商业元素,四是要学会充分合理的利用媒体的宣传力量,加大对影片的形象包装和宣传的力度,五是各方面的相关人
士要多多努力,调整好自己对小成本电影的态度和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