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祖国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师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课题方案
XXX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及组成部分,其应用水平体现和直接影响着民族的教育、文化和素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我国逐渐增多,并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全社会学习英语的热潮经久不衰。把外语学习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直接导致了国人中文水平的下降,进一步的后果是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目前的事实是学生掌握的汉语能力越来越差,甚至中小学教师的汉语能力也不容乐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本课题研究旨在加强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纠正在语言教学中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切实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师生的民族认同感。
一、 理论界定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语文素质与人文精神修养的有机统一。
二、 研究对象及范围
XXX小学全体教师和1—6年级学生,及有关涉及语言文字教育的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
三、 研究要点
1、了解分析学校师生语文素养现状。
2、重视语文教育。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严格按语文规范教学,建立良好的语言秩序,师生共同养成自觉认母语,用母语,爱母语,坚决维护语言秩序的习惯。
3、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师生对民族的认同感。爱我中华,自然就爱我汉语。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是民族的根,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如果一个学生对本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以身为中国人而光荣,为祖国五千年文明而自豪,他急切地希望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他怎么可能不去认真学好汉语呢?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师生语文素养。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
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习得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五、 研究方法
以行动反思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开设专题研究课、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研究、经验总结为辅助方法。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XXXX年4月—2XXXX年8月 准备阶段:研究文献,调查分析师生语文素养现状,制订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XXXX年9月—XXXX年1月 实验阶段:运行操作,修订方案,积累资料,阶段评估。
第三阶段XXXX年2月—XXXX年4月 总结阶段:汇总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评估鉴定,结题。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