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三)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四)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三、课题研究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主体意识,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探究学习,培养科学态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自主识字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力争一年级认识2000个常用汉字,为提早阅读创造条件。
(二)自主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扩大阅读量,力争比课程标准的规定量翻一番。
(三)自主习作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把习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增加习作次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该课题的研究以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问卷调查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教师地位与学生地位的研究,注意二者的不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 设计申报(xx.9-xx.4)
① 组织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
②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内容,完善课题理论准备。
③ 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第二步:开题论证(xx.5-xx.4)
① 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成员分工与职责。
② 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③进行课题开题工作。
第三步:实施研究(xx.5-xx.7)
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研究,全面实施实验方案,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汇编成册。
①参研教师在本班设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并试行。
②中期论证。时间(xx.4-xx.6)对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或发表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接受省市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第四步:结题鉴定 (xx.7-xx.9)
①对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总结工作。 ②检查合作学习的效果,制定评价标准。
③出版成果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序列集
④在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两年多来,经过教师全身心地学习、合作、探讨、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同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播种知识,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索活动中生成和生长知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
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条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操作样式已基本构建。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模样。
(二) 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