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而有效的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在教学中,常用鼓励性的
语言如“你真聪明、真能干”“你说得太棒了”“这朵小红花是你的”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地接受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追求有效的动态课堂
动态生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教学的立足点应更高更远,要能在课堂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使之更接近理想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资源。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发展,及时从课堂教学中捕捉具有数学价值的信息,活用这些教学资源。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态课堂”,容许学生“出错”“打岔”,不追求“唯一”。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种种“意外”。
三、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低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应像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让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上课时应像慈爱的父母,对回答错误的孩子去摸摸他的头,安慰他;当
有孩子过于激动时,要安静地站着,注视着那位孩子,让那些得意忘形的孩子静下心来主动参与活动;对孩子们出其不意的回答,可睁大一双眼睛,让孩子们冷静下来,继续反思??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张疑问的脸、一个生动的动作,都在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得到一种自信的力量,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地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设计有效性作业
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自主性、合作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