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5:43: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7.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意近即可)

8.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整个的牛群马帮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9.(1)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2)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0.(1)“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2)“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3)“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作答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经验方面的不同。“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这个“懒懒”是写“我”,因为“我”不知道前面的“雷声”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所以这个“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的心理。“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中的“懒懒”,写的是领队的神情,因为领队了解前面将要发生的情况,用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把“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运用了新颖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马帮向前行进的速度极其缓慢的状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开头安排了“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一内容,通过写鹰来衬托出怒江溜索的凶险,为下文描绘怒江溜索的万分危险蓄势。文章的结尾再次写鹰——“俯在

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怒江溜索的凶险,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叙写怒江溜索的相关内容,是“我”的见闻感受,所以文章中的“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因此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从表现文章的主旨来看,“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反应烘托怒江环境的凶险,以“我”的表现来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再者,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虽然在文章中没有出现,但却让人感到叙写的故事更加的真实。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三、拓展阅读

【2018年云南中考语文卷】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

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

(2)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

13.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14. 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15.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答案】11. (1)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2)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3)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12. (1)“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2)“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傳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祈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13.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14. (1)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

高超。(2)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3)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15. 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解析】

11.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分析好文段的语句。如“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这些都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同时文段为文章的开头,所以又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1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搜索”本义:仔细寻找,语境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扫一眼”本义:瞄了一眼。语境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为下文揭谜底设置悬念。答题时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对表现的人物心理及形象的意义。

13.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强了事件的可信度,小说艺术上的真实性就更突出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d9ja6b6168wrp7230mk0mq5e7eb5x017x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