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10:41: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然后因势利导,结合作文训练,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受,许多同学都在作文里写道:“……从古人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质中,让我懂得了,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在先,享乐在后……”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也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苦乐观,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提炼,让学生懂得作者在饥寒交迫之际,还能推己及人,想到普天之下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处于困苦境地的贫苦大众,其崇高而真挚的感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能做到这样呢?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因为他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接着我给学生补充了许多名人的例子,如,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并向学生说明忧国忧民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希望他们也能像古人一样,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

当前,中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如,在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时,我抓住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中考将至,而产生畏惧、退缩心理的时机,向学生们讲解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逆境才能成材”的道理,并让他们将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伴随他们迎接中考的挑战。有的学生在课外练笔中写道:“……现在每当我默念着那句名言,心中总感觉到有无穷的动力,而不再是充满害怕和畏惧了,我要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成功地踏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可见,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有助于他们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意志。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名著,如,《海伦·凯勒的传记》《钢

初中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db3722e5b75clm2zb4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