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数学三维二轮专题复习45分的基础送分题
送分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全国卷3年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卷Ⅰ 2017 卷Ⅱ 卷Ⅲ 卷Ⅰ 2016 卷Ⅱ 卷Ⅲ 卷Ⅰ 考查内容及考题位置 集合的基本运算、指数不等式的解法·T1 集合的交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T2 集合的表示、集合的交集运算·T1 命题分析 1.集合作为高考必考内容,多年来命题较稳定,多以选择题形式在前3题的位置进行考查,难集合的交集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T1 度较小.命题的热点依然会集中集合的并集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T2 在集合的运算方面,常与简单的集合的交集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T1 一元二次不等式结合命题. 特称命题的否定·T3 2.高考对常用逻辑用语考查的频率较低,且命题点分散,其中含2015 卷Ⅱ 集合的交集运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T1 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需要关注,多结合函数、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命题.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题点·考法·全练]
1.(2017·全国卷Ⅱ)设集合A={1,2,4},B={x|x2-4x+m=0}.若A∩B={1},则B=( )
A.{1,-3} C.{1,3}
B.{1,0} D.{1,5}
解析:选C 因为A∩B={1},所以1∈B,所以1是方程x2-4x+m=0的根,所以1-4+m=0,m=3,方程为x2-4x+3=0,解得x=1或x=3,所以B={1,3}.
2.(2018届高三·安徽名校阶段测试)设A={x|x2-4x+3≤0},B={x|ln(3-2x)<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3?3?
x B.?x?1 1≤x D.?x? ? ? ? 解析:选B A={x|x2-4x+3≤0}={x|1≤x≤3},B={x|ln(3-2x)<0}={x|0<3-2x<1} ????3?3? ????1 3.(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x,y)|x2+y2=1},B={(x,y)|y=x},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C.1 B.2 D.0 解析:选B 因为A表示圆x2+y2=1上的点的集合,B表示直线y=x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x与圆x2+y2=1有两个交点,所以A∩B中元素的个数为2. 4.已知集合P={n|n=2k-1,k∈N*,k≤50},Q={2,3,5},则集合T={xy|x∈P,y∈Q}中元素的个数为( ) A.147 C.130 B.140 D.117 解析:选B 由题意得,y的取值一共有3种情况,当y=2时,xy是偶数,与y=3,y=5时,没有相同的元素,当y=3,x=5,15,25,…,95时,与y=5,x=3,9,15,…,57时有相同的元素,共10个,故所求元素个数为3×50-10=140. 1?? 5.已知集合A=?-1,2?,B={x|mx-1=0,m∈R},若A∩B=B,则所有符合条件 ? ? 的实数m组成的集合是( ) A.{-1,0,2} C.{-1,2} ?1?B.?-2,0,1? ? ? 1?? D.?-1,0,2? ? ? 解析:选A 因为A∩B=B,所以B?A.若B为?,则m=0;若B≠?,则-m-1=01 或m-1=0,解得m=-1或2.综上,m∈{-1,0,2}. 2 [准解·快解·悟通] 1.看到集合中的元素,想到代表元素的意义;看到点集,想到其对应的几何意义. 快审题 2.看到数集中元素取值连续时,想到借助数轴求解交、并、补集等;看到M?N,想到集合M可能为空集. 1.记牢集合的运算性质及重要结论 (1)A∪A=A,A∪?=A,A∪B=B∪A. (2)A∩A=A,A∩?=?,A∩B=B∩A. (3)A∩(?UA)=?,A∪(?UA)=U. (4)A∩B=A?A?B,A∪B=A?B?A. 2.活用集合运算中的常用方法 准 解 题 (1)数轴法:若已知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法求解. (2)图象法:若已知的集合是点集,用图象法求解. (3)Venn图法:若已知的集合是抽象集合,用Venn图法求解. 1.在求集合的子集时,易忽视空集. 避误区 2.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解题错误. 充分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题点·考法·全练] 1.(2017·天津高考)设x∈R,则“2-x≥0”是“|x-1|≤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B 由2-x≥0,得x≤2, 由|x-1|≤1,得0≤x≤2. ∵0≤x≤2?x≤2,x≤2?/ 0≤x≤2, 故“2-x≥0”是“|x-1|≤1”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2017·惠州三调)设函数y=f(x),x∈R,“y=|f(x)|是偶函数”是“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 设f(x)=x2,y=|f(x)|是偶函数,但是不能推出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反之,若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y=f(x)是奇函数,这时y=|f(x)|是偶函数,故选C. 3.(2017·浙江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d>0”是“S4+S6>2S5”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 因为{an}为等差数列,所以S4+S6=4a1+6d+6a1+15d=10a1+21d,2S5 =10a1+20d,S4+S6-2S5=d,所以d>0?S4+S6>2S5. 4.已知“x>k”是“A.[2,+∞) C.(2,+∞) 3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k的取值范围是( ) x+1 B.[1,+∞) D.(-∞,-1] -x+233 解析:选A 由<1,可得-1=<0,所以x<-1或x>2,因为“x>k”是 x+1x+1x+13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k≥2. x+1 5.已知条件p:x+y≠-2,条件q:x,y不都是-1,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 因为p:x+y≠-2,q:x≠-1或y≠-1, 所以綈p:x+y=-2,綈q:x=-1且y=-1, 因为綈q?綈p但綈p?/綈q,所以綈q是綈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准解·快解·悟通] 看到充分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想到定条件,找推式(即判定命题“条件快审题 ?结论”和“结论?条件”的真假),下结论(若“条件?结论”为真,且“结论?条件”为假,则为充分不必要条件). 等价转化法妙解充分与必要条件判定题 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用妙法 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如“xy≠1”是“x≠1或y≠1”的某种条件,即可转化为判断“x=1且y=1”是“xy=1”的某种条件. 避误区 命题真假的判定与命题的否定 [题点·考法·全练] 1.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 B.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 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 π D.命题“若tan x=3,则x=”的逆否命题 3 解析:选B 对于选项A,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1”,易知当x=-2时,x2=4>1,故选项A为假命题;对于选项B,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为“若x>|y|,则x>y”,分析可知选项B为真命题;对于选项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x-2≠0”,易知当x=-2时,x2+xπ -2=0,故选项C为假命题;对于选项D,命题“若tan x=3,则x=”为假命题,故 3其逆否命题为假命题,综上可知,选B. 2.(2015·全国卷Ⅰ)设命题p:?n∈N,n2>2n,则綈p为( ) A.?n∈N,n2>2n C.?n∈N,n2≤2n B.?n∈N,n2≤2n D.?n∈N,n2=2n “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能推出A,且A不能推出B;而“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A能推出B,且B不能推出A. 解析:选C 因为“?x∈M,p(x)”的否定是“?x∈M,綈p(x)”,所以命题“?n∈N,n2>2n”的否定是“?n∈N,n2≤2n”. 3.(2017·山东高考)已知命题p:?x>0,ln(x+1)>0;命题q:若a>b,则a2>b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C.綈p∧q B.p∧綈q D.綈p∧綈q 解析:选B 当x>0时,x+1>1,因此ln(x+1)>0,即p为真命题;取a=1,b=-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