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中学高三第十四次(强化训练最后一次)模拟
理科综合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该酶以其RNA为模板催化合成端粒DNA序列。据此分析,下列属于核膜、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都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都含有C、H、O、N、P 几种化学元素 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含有遗传物质
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b为两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胰岛B细胞膜,则胰岛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和细胞的癌变均与①有密切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两种特性,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3.研究人员以25片直径为5 mm的猕猴桃圆形叶片为材料,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测量其在30℃、40℃和45℃恒温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已知),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圆片中的空气
B.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C.实验结果表明,叶肉细胞中光合酶的最适温度为30℃ D.实验结果表明,45℃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
4.山东济南发现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即46,XY,t(6;8),该例异常核型的形成源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流产和畸形儿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遗传物质丢失,患者表现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某女性患者的1、5号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表示为46,XX,t(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易位
B.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D.染色体易位不属于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 5.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动力
B.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 不一定需要隔离
C.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量
相等,则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5%、5%
D.某植物种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发生改变,因为自然选择直接作用 于基因型而引起生物适应性进化。
6.下列有关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则四种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依次是b>d>c>a
C.若M表示能量的数值,且a~d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个种群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
7.下列物质中,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只有四种的是(不考虑立体异构) A. 戊烷 B. 2,3-二甲基丁烷 C. 溴代环己烷 D. 乙苯 8.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8.4 mol/L的浓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 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50 mL 14.0 mol·L-1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5 NA D.同温同压同体积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B.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C.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D.做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锌片表面还是呈银白色
10. 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元素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B.单质熔点:T > W
C.单质Q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D.R、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 > W
11. 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H>0
B.图②可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且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1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氯水中加碳酸钙固体 产生气泡 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向氢氧化镁浊液中滴加少量稀氯化B 沉淀变为红褐色 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铁 铁溶液 向丙烯醇(HOCH2CH=CH2)中滴C 溶液紫红色褪去 丙烯醇中含有碳碳双键 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SO2与可溶性的钡盐不反应
13.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 2 ,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 +2H ++e - =S2O42- +2H2O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 - =SO42- +4H+
D.电解时每吸收1molSO2,则有2molH+由阴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阳极室
二、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下面关于伽利略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运用“控制变量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C.伽利略最早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观察现象的研究→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15.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假设货物相对于车厢匀加速下滑,则在下滑过程中 A.地面对货车有向右的摩擦力 B.货物对车厢的作用力水平向右 C.地面对货车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D.货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货车和货物的总重力
16.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17.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轻质细绳,固定于两竖直杆上A、B两点,A、B两点等高且杆间距为d<L.某人欲将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光滑的轻质挂钩从A处送到B处,他将挂钩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A.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椭圆 B.物体运动至绳中点时加速度为零 C.物体在全过程的加速度是不变的 D.物体不可能到达B处
18.某科技探究小组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运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R=6400km 地球半径
r=1740km 月球半径
g0=9.80m/s2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1.56m/s2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v=1km/s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月球绕地球转动周期 T=27.3天
c=2.998×105km/s 光速
用激光器向月球表面发射激光光束,
经过约t=2.565s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
A.s=ct B.s= C.s= D.s=﹣R﹣r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灯泡L变亮 [来源:学.科.网] B.电容器C的带电量将增大 C.R0两端的电压不变
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但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大
2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示意图,一个半径
r=0.10m、匝数n=20的线圈套在永久磁铁槽中,槽中磁场的磁感线均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其右侧视图如图乙所示),线圈所在位置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均为B=T.线圈的电阻R1=0.50Ω,它的引出线接有R2=9.50Ω的小电珠L.当线圈框架的P端在外力作用下沿轴线做往复运动,便有电流通过电珠.若线圈往复运动的规律如图丙所示(x取向右为正),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过小电珠L的电流为0.24A B.0.1s时间路中的电流最大 C.回路中交流电的频率为5Hz D.0.15s时电珠L中电流的方向为 从C→L→D
21.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
的匀强磁场(未画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有无数带有同样电荷、具有同样质量的粒子在纸面内沿各个方向以同样的速率通过P点进入磁场.这些粒子射出边界的位置均处于边界的某一段弧上,这段圆弧的弧长是圆周长的1/3.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从原来的B1变为B2,结果相应的弧长变为圆周长的一半,则B2/B1不等于
A.3:2 B.2:3 C.2 D.3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1题,129分) 实验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13分)
22.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2)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 B=1.38m/s,C=_____m/s,D=3.90m/s.
(3)利用求得的数值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记时)。利用纸带上的数据或者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
(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vv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