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小说阅读(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①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
②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
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⑧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⑩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做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
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
?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他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小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喳喳叫唤。
?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落下又抛起。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
在这些云雀看来,这个小野兽一样的孩子同样也是可笑的,他做着飞翔的姿态,却永远只能在地上吃力地奔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只笨拙的旱獭。
(节选自阿来《三只虫草》,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表现了桑吉怎样的心理?(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欣赏的能力。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笑起来”)和语言描写(“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分析桑吉的心理,要思考他为什么笑,又为什么对老师说对不起。
【答案】 桑吉逃学去挖虫草,他的心里是矛盾的:既为能帮助家人而感到欣慰,又觉得对不住老师,有些无奈和愧疚。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2分)
(2)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1)运用比喻,写桑吉将自己比作“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表现出桑吉奔跑的自由和畅快。(2)上文说桑吉不像父母那样埋怨姐姐爱打扮,认为她的花费都是必需的。语句没有运用过多的表现手法,只是简单平实地交代了姐姐花销的具体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桑吉的细腻和善解人意。
【答案】 (1)将自己比作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体现桑吉在自然中尽情奔跑的畅快。 (2)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凸显桑吉细腻、善良、善解人意的心理特点。 3.分析小说第⑩段的作用。(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的能力。分析段落的作用,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现等方面入手。情节结构上,第⑩段写学校以往每年都放虫草假,而如今为了保护生态不再放了,交代了前文桑吉逃学的原因,情节因此而变得更完整;人物塑造上,表现了桑吉的懂事、有担当,使形象更为丰满;主题表达上,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让读者深思。
【答案】 ①补充说明桑吉逃学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体现桑吉聪明懂事、敢于承担家庭困难的特点;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启发读者思考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小说主题。
4.有人认为,描写云雀的文字是小说的赘笔。谈谈你的看法。(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的能力。描写云雀的文字是否是赘笔,观点可赞同也可反对,理由须结合描写内容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来阐述。
【答案】 (示例一)看似赘笔,实则蕴含深意。一是对比映衬,用云雀直上直下的简单姿态来衬托桑吉敢于迎接生活挑战、勇于抗争的少年风貌;二是淡化对现实描写的沉重,增添了小说空灵的感觉,增加了表达的张力。
(示例二)的确是赘笔。与表现主题无关,插入突兀,给人不自然的感觉;使文章结构松散,有画蛇添足之嫌。
5.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旨。(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探究的能力。概括主题,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作
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入手。小说写的是藏族孩子桑吉的故事,为了帮助父母和上中学的姐姐,他逃学挖虫草,文章通过他的家庭反映藏区人民的生活现状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桑吉好学,成绩优异,却因家庭经济拮据而逃学挖虫草,折射出贫困的经济状况对教育的影响。小说通过桑吉的视角,描写藏区春天的自然景象,富有生命力,纯真的孩童与美好的自然和谐共处。而对牧民们挖虫草这一社会背景的介绍,又引导读者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答案】 ①通过塑造身处经济拮据的家庭,但聪明懂事、勇于担当、坚忍顽强的桑吉的形象,抒发藏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②借助桑吉纯真、机智、好奇的视角,描绘了藏区春天的新奇与鲜活,把大自然的神奇与儿童的纯良融合在一起,启发人们思考自然与生命的关系。③在万物苏醒的春天,好学的孩子却不得不逃学挖虫草以接济家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贫困对教育的影响。④保护环境就得退牧还草,想要生活好,还得挖虫草,引导读者探究如何解决生态保护与追求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0分)
二斤桃酥 刘川北
大炮和二炮因为发送老娘闹得不愉快,差点大打出手。老娘在儿子大炮和二炮家吃轮班,一个月一轮。眼看老娘大势已去,瘫在炕头不行了,第二天正好要交接班。大炮一大早过来,瞟着停食五六天的老娘微微地喘着一口气,和二炮商量说,老娘身子骨软瘫瘫的,再经不起..
这一路折腾了??话没有说完,二炮抢过来说,红唇白牙,这可是老哥你说的,想当初半个月一轮,轮到你家了,你改成了一个月一轮,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小孩子撒尿也有个准头??
大炮无言以对。二娟守着炕沿,瞧不过,吆喝着说,大舅,找副担架,咱们死活抬下火线。说完二娟揉了揉红眼圈。
二炮对这个外甥女不对眼,好像她是大姐有意派来的监工。二娟只要有时间就会翻着两片脚丫子,从杨家坟一扭扯一扭扯地过来,手里不空着,一包饼干,五六个鸡蛋??好像舅家食不果腹,在死亡线上挣扎,要靠外人的救济。二娟一来,又擦又洗,又洗又涮,一会儿鸡蛋汤,一会儿方便面,显着二娟能,显着二娟孝顺。整个芦草湾都说二娟是孝顺的女儿家,在人们啧啧赞叹声中,二娟始终保持沉默,这沉默里又分明藏着丰富的内容。
二炮气呼呼地乜了二娟一眼,说,论长幼,没你说话的份儿;论族门,你不姓杨,东扯西扯也轮不到你满嘴白牙的颐指气使??二娟也不含糊,我是姥姥家的人,我不说话,姥姥死不瞑目。二娟抱着骨瘦如柴的老人,坐在农用三轮车上,从村东到村西,二娟淌着泪,成了泪人。老人被抬下了车,搬到大炮家的土炕上,被窝没来得及暖热,两个时辰不到,断了气。
芦草湾旧俗,老了人,发丧时把老人生前用过的物件烧掉一两件,一表示孝顺,二则意
味着到了阴界,还照着阳界讨生活。二炮的媳妇用三轮车把老人用过的物品一应俱全摆到大....炮家门口。大炮家开起了杂货店,旧衣服不论棉单,碗筷碟盘漱口盂,裹腿假牙洗手巾??围观的人看戏一样。守在棺椁边的二娟,突然间扯了长声,变了腔调,似哭似唱,声同裂帛:“我那苦命的二舅舅耶,你怎么走得这么早耶??”众人都听见了,真真切切。有人调笑,说哭错了哭错了,你二舅好着呢。二娟说,我哭的是那该亡赖活着的枉叫了人的牲畜,天不错,地不错??二炮急了,抡起棍子照直朝二娟打来,众人眼快,截了下来。众人好说歹说,老人入土为安,滋事生非使不得。二炮跪在灵前,也哭开来,驴嗓子,不知道哭的是啥道道儿。
老人逝去几天后,二娟收到了二斤桃酥。桃酥是赶集下店卖杂货的李二拿来的,说林家营贵芝娘捎过话,打听老姐姐病了,聊表问候。也许是为了图省事,二斤桃酥捎到二娟手里。二娟想想就放下了。老姐姐就是二娟的姥姥,那个贵芝娘其实是姥姥的叔伯妹子,尚在五服之内,多年不来往了。老早前二娟去过那位姨姥姥家,沿着一路的荞花雪,走到尽头。现在走亲戚二斤桃酥绝对拿不出手,绝对让人家笑话,二斤桃酥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尚。
二娟感觉到了二斤桃酥的分量。二娟备了牛奶,备了烤鸡,备了水果,骑着自行车,去三十里开外的林家营对姨姥姥表示谢意。大门闭着,问人,说,进城打工去了,再问,说二娟的姨姥姥去世一个月了。掐指一算,姐妹两个去世,一前一后,不出半个月。
二娟跌跌撞撞,在村外随意找了个土包,燃了纸钱,供上带来的吃喝。二娟念道,享不尽的富贵,花不了的金银,姥姥收钱呀。
落阳正沉,敛尽最后一缕温存。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对第3段画线句中“丰富的内容”的具体内涵,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的能力。理解句中“丰富的内容”的内涵,要思考二娟沉默的原因和作用。由开篇大炮、二炮为照顾老娘排轮班互相推诿的表现可知,二兄弟对老人不孝顺,照顾不周。而二娟作为外孙女,却一有时间就过来照顾老人,又拿东西,又出体力,面对芦草湾人们的赞叹声,她的沉默就是对大炮、二炮两位舅舅不满的表现,也是用行动来警醒他们。
【答案】 ①表达对两位舅舅对老人照顾不周到、不孝顺的不满。②用行动来警醒大炮二炮兄弟。
7.赏析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大炮一大早过来,瞟着停食五六天的老娘微微地喘着一口气。(2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