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篇目索引
由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图书馆提供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趋势/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7
新世纪语文教育发展路向的沉思——追寻言语生命智慧教育/李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4
中学语文基本教材建设必须正本清源/周新曙(湖北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7
作文教学知识的三种开发路径——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七/魏小娜(西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33 阅读教学品质提升策略摭谈——《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例研习/袁爱国(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49 我给学生搭建作文的支架——以《人性的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为例/朱伟(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70 新诗写作训练应纳入高中写作课程/李岗(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77
问世间情为何物——试论侍萍与周朴园的情感纠葛/吴国珍(安徽安庆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85
《兰亭集序》中的生命悲慨/陈湘(黑龙江青冈六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05
“下水作文”有奇效/明学圣(江苏泰兴第四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13
《指南录自序》真的不存在吗?——兼与郑义广先生商榷/孙富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18
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纪荣海 李军(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22
平平淡淡才是真——关于彭莉琼老师课改研讨会发言纪要/宗禹(江苏泰兴第四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3
语文教育:回归常识和理性/徐利(上东泰安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武汉).
——2011.NO.9—P.9
从祛魅走向返魅——新知识观及其对语文课程的影响/顾云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14
阅读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引领学生达成“确解”——理解性教学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启示/王聚元(江苏无锡滨湖区溪南新村417-301)//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17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八/袁彬(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20 学案,想说爱你不容易/黄慈翔 王家伦(江苏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33
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点/李仁甫(江苏盐城中学中校区)//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38
作文指导:让学生“反观自我”——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探究/郑沂(福建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湖北).——2011.NO.9—P.42
中小学生习作兴趣培育的“家庭支架”/苑青松(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46
独享的梦境——《再别康桥》情感内蕴探寻/朱卫国(河北监利朱河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50
论语文教育的课程观/杨旸(河北监利朱河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3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的策略/欧阳昱北(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6
构建有效写作教学活动的策略——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八/周子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11 章法的审美——语文教师课文美读的角度之一/余映潮(湖北荆州教科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14
理想中的高考作文:平庸的最小化与创新的最大化/陈俊江(江苏盐城中学中校区)//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29
审视与探寻:合适的作文评价标准/茹红忠(江苏淮安楚州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35
从关键语句出发,抵达作者的心灵世界——《我与地坛》教学片段/陈霞(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47
背离与扭曲:十年高考语文之痛/周剑清 朱秋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59
在场——一种语文教育的存在论立场/毕泗建(山东泰安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3
认知主体的语感和元认知能力培养摭谈/田泽生(湖北松滋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5
今天教什么样的知识?——2010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高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7
阅读课堂深度追问的策略优化/李光(江苏扬州市翠岗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9
文本多元内涵的“陌生化”探究/方相成(浙江丽水学院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14
作文教学中的导与堵/陈宏(浙江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25
议论文写作,请拿起理性的解剖刀——以例说法谈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王忠敏(江苏丰县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29 易道的十大关系/韦志成(武汉江汉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34
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语文教师课文美读的角度之二/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38
慢慢走,欣赏啊——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陈孝荣(江苏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54
于细微处见智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实践与体会/廖海燕(江苏盐城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56
建设真正开放的语文学科/李国栋(四川成都郫县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3
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史知识探析/袁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9
学情探测:从评价方式到教育模式——2010年语文论著评析之十二/袁根林(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13 深度赏析 广角生发——阅读教学中文本延伸解读摭谈/席欣圣(安徽定远县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15
刍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陈俊江(江苏盐城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23
作文命题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管见/萧兴国(武汉市武汉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27
读出课文内容的集合——语文教师课文美读角度之三/余映潮(湖北荆州教科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37
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灵魂/张朝昌(四川雅安市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50
戏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王学东(江苏省如皋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4
引领入境的情味、本味与真味/袁菊(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12
高中文言文应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18
教写作:要作为过程而不是产品/胡根林(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施轶(上海市洋泾东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29
生命的哲学 人生的礼赞——《在山的那边》解析/赵鑫(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36
贾政三个“半旧”补说/赵春晖(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47
写在备课本上的《<史记>选读》教学故事/曹勇军(湖北省武汉市新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59
《师说》标点辩证/胥照方(江苏省东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66
寻找回家的路——2011年高考阅读测试的“言语形式”趋势/沈文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张悦群(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