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综合试题(二)(90分)
一.单项选择题(3×10)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呜咽(ya) 荫庇(yìn) ..
河畔(bàn) .
B.殷红(yīn) .D.悄然(qiǎo) .
勉强(qiǎng) 滂沱(páng) ..薄荷(bò) .
提坊(dī) .
C.慰藉(jia) 颤栗(zhàn) 横亘(gang)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凋蔽 C.脉膊
狙击手 挖墙角
兴高彩烈 委曲求全
B.烦躁 D.黯淡
互联网 琐碎
一塌糊涂 直抒胸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青年时期应注意思想修养,陶冶情操,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 咱们认真 一下这件事怎么办。
③ 在毕业联欢会上,他 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歌。 A.竖立 C.竖立
合计
推托
B.树立
合计
推托
核计 推脱 D.树立 核计 推脱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三峡工程完成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的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A.因为 C.既
所以 所以
而且 从而
B.既
又 又
从而 而且
D.因为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家住南方的母亲的信。 B.只在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D.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B.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
C.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
D.有人在开凤娇的玩笑:“凤娇,你怎么不说话,还想那个??‘北京话’哪?” 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比拟)
B.一鞋印蹒跚着,像花朵,开在田边地角。(比喻) C.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拟人)
D.有些款爷倒吊起来,肚子也滴不出几滴墨水。(借代)。 8.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初唐四杰是王勃、王维、 卢照邻、骆宾王。 B. 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是苏轼、辛弃疾。 C.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D. 唐代边塞诗人的主要代表有:岑参、高适、王昌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0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翼日进宰 翼通“翌”,第二天 .C. 细疏其能 疏:稀疏 .
B. 虫尽靡 靡:失败 .D. 益奇之 奇:认为奇特 .
10.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 A. 又试之鸡 .
B. 遍试之 .
C. 每闻琴瑟之声 .
D. 益奇之 .
三. 综合题(30)
11.翻译文言选段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2.将下面一句陈述句改成感叹句。(4)
你看,她穿一件非常漂亮的连衣裙。
13.请把下面的句子压缩成一个简单的句子(12字以内)(3分)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黄鸟,即黄莺。绿蓣,指水中浮萍。 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淑气:温和之气。
15、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4)
16、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又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19题。
母亲的目光
⑴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⑵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里熟睡的吧?然而快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⑶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⑷“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⑸“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⑹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⑺以后, 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⑻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⑼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⑽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所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⑾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7.第(7)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4分) 前句: 后句: 18.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段话的真正含义?(4分)
19.下列对文章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文章第(8)段把母亲比作天空、礁石、河床,意在表现母亲执着和深情的目光。 B.文章以叙述为主,兼用议论,表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感悟。 C.文章以“错误”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因犯错而深深自责。 D.文章语言自然质朴,多用问句,发人深思,令人回味。 四.作文(30分)
20.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以一种决然的姿势,纵身从高空飞下。一切只因为网络游戏,他迷上了《魔兽》,竟然走火入魔,不仅写游戏笔记,最后还选择了一种游戏的死法,从24层楼飞下。
根据这则新闻,请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篇小评论。不少于359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