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钱同学的设计如图丙所示。他在长木板的一端固定一个定滑轮,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木块连着打点计时器上(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纸带,用一细绳连接木块,细绳跨过滑轮,另一端挂一钩码。放手后,钩码拉动木块,木块先做匀加速运动,钩码着地后,木块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得到一条纸带,其减速时的纸带上打点情况如图丁所示,则木块减速时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乙测得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______。(用相关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弹簧的原长L0
4.2
【解析】解:(1)小周同学的方案是通过测量木块的重力G(等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N)和摩擦力Ff,再根据
来求得动摩擦因数,因为结果是两个力的比值,所以不需要测量
力的具体数值,只需知道两个力的相对大小,即可测得结果。
弹簧弹力的大小正比于弹簧的形变量,要求弹簧的形变量,必须测量弹簧的原长L0。 Ff=k(L2-L0),FN=k(L1-L0), 得
(2)加速度
。
,取T=0.04s,
,得a=4.2m/s2。
钩码着地后,拉力消失,木块水平方向只受木板的摩擦阻力, 得Ff=ma, 又FN=mg, 所以
。
;(2)4.2;。
故答案为:(1)弹簧的原长L0;
(1)动摩擦因数是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所以不需要测量两个力的具体数值,根据动
摩擦因数公式求解;
(2)钩码着地后,拉力消失,木块水平方向只受木板的摩擦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摩擦因数。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在本实验中明确动摩擦因数是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所以不需要测量两个力的具体数值,即可求解摩擦因数。
15. 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电压表坏了,老师给他们一个多
用电表替代电压表进行实验。
(1)该组同学拿到多用电表后,用多用电表测量常温下小灯泡的电阻,操作如下:先把选择开关打到多用电表欧姆“×10”挡,欧姆挡调零后进行测量。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角过大,则应换用______(填“×100”或“×1”)挡,重新进行欧姆挡调零,再测量。
(2)现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其电路如图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打到电压挡,______(填“红”或“黑”)表笔接a,另一表笔接______(填“b”或“c”)测其两端电压。
(3)该组同学测绘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灯泡在常温下状态下的电阻约______Ω.若小灯泡与一个阻值为16Ω的固定电阻串联后,一起接在输出电压恒为4V的电源上,则小灯泡的功率为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黑 b 6.7 0.24
【解析】解:(1)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即电流太大,欧姆读数太小,所以应换更小倍率的挡位,即“×1”挡。 (2)多用电表当电压表使用时,红表笔接正,黑表笔接负,所以黑表笔接a。 电阻比较小,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比较准,所以红表笔接b。
(3)当电流较小时,灯丝的电阻几乎不变,其U-I图象近似为一直线,
该直线的“斜率”即为小灯泡常温下的电阻,由图象可得,电阻约为:
R=≈6.7Ω,
当小灯泡串联一个16Ω的电阻接到电压为4V的电源上时,其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U=4-16I,
在U-I图象上作出这一函数图象,其与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小灯泡的工作点, 如答图所示,据图可求得其功率为: P=UI=2.4×0.1=0.24W。 故答案为:(1)×1;(2)黑,b;(3)6.7,0.24。
(1)用欧姆表测电阻要选择合适的挡位使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附近。
(2)电压表正接线柱要接高电势点,根据题意确定电流表的接法,然后根据图示电路图确定两表笔的接法。
(3)根据图示图线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常温下灯泡电阻,作出电源的U-I图线求出灯泡工作点电压与电流,然后应用电功率公式求出灯泡实际功率。
本题考查了欧姆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方法与读数方法,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要掌握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16. 如图所示,四分之一的光滑圆弧轨道AB与水平轨道平滑相连,圆弧轨道的半径为
R=0.8m,有一质量为m=1kg的滑块从A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滑块在水平轨道上滑行L=0.7m后,滑上一水平粗糙的传送带,传送带足够长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取g=10m/s2,求: (1)滑块第一次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v1多大?
(2)若要滑块再次经过B点,传送带的速度至少多大?
(3)试讨论传送带的速度v与滑块最终停下位置x(到B点的距离)的关系。
【答案】解:(1)滑块从A点到刚滑上传送带,根据动能定理得:
得: 代入数据得:v1=3m/s (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先向左减速零,再向右加速,若传送带的速度小于v1,则物块最终以传送带的速度运动,设传送带速度为v时,物块刚能滑到B点,则有:
0
得:m/s,即传送带的速度必须大于等于m/s。
(3)若传送带的速度大于或等于v1=3m/s,则滑块回到水平轨道时的速度大小仍为v1。 由动能定理得:
得:s=0.9m 即滑块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路程为0.9m,则最后停在离B点0.2m处。
若传送带的速度m/s<v<3m/s,则滑块将回到B点,滑上圆弧轨道后又滑到水平轨道,最后停下,即为:
=-0.7
若传送带的速度为:v<m/s 则滑块将不能回到B点,即为:
=0.7-
答:(1)滑块第一次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v1是3m/s。 (2)若要滑块再次经过B点,传送带的速度至少m/s。 (3)传送带的速度v与滑块最终停下位置x(到B点的距离)的关系为:若传送带的速度<v<3m/s,关系为x=-0.7.若传送带的速度v<
m/sm/s,关系为x=0.7-。
【解析】(1)滑块从A点到刚滑上传送带,应用动能定理求滑块第一次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v1。
(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先向左减速零,再向右加速,若传送带的速度小于v1,则物块最终以传送带的速度运动,设传送带速度为v时,物块刚能滑到B点,运用动能定理求出v,从而得到传送带的速度最小值。
(3)根据传送带的速度与v、v1的关系,分析滑块的运动状态,再由动能定理求解。 本题的关键要搞清滑块的运动过程,分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在涉及力在空间的效果时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17.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A与x轴的夹角为45°,在OA的右侧有一沿x轴正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OA的左侧区域及第二象限区域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在x轴上的某点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且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向左运动进入磁场,问:
(1)若释放点的位置坐标为x0,则粒子进入磁场后经过y轴时的坐标为多少?
(2)若上述粒子在返回电场后,经过x轴前没有进入磁场,则粒子从释放到又经过x轴需多长时间?
(3)若粒子在x轴上的P点释放后,粒子在进出磁场一次后又返回到P点,求P点的位置坐标是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