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调研报告
蒙萱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541003 15078381283
摘要本文对建筑行业造价员、资料员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尤其是对他们识图能力需求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细致的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1)调研建筑企业用人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对识图能力的要求;(2)我校学生就业的预算员、资料员对岗位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运用情况;(3)掌握我校学生就业情况;(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完善我校造价员、资料员方向的《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关键字:调研建筑识图与构造企业需求 课程改革 一体化教学
1. 背景概况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造价员、资料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毕业生主要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作。我校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此外,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都大有裨益。对学校来说,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对学生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科学的就业观;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标准,便于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广大毕业生。
2. 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根据中职建筑类课程建设的需要,调研小组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对实习在外的学生和企业上的工作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的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效果评价。
3. 调研的基本情况 3.1调研安排
[1]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造价专业教学标准》,造价和资料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1.掌握制图标准与手工绘图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CAD软件绘制、编辑施工图;2.了解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和建筑水电设备安装的知识,能正确识读相关施工图纸;3.理解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理解建筑、装饰和水电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施工流程;4.了解建设工程合计价基本原理,能正确使用预算定额,计算建筑与装饰、安装工程量,编制施工图预算;5.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使用方法,具备清单计量与计价的能力;6.能熟练操作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具有使用专业软件编制工程造价的能力;7.熟悉招投标程序及施工同管理的基本内容,能参与编制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管理;8.能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进行笔录、整理和建档;能熟练操作专业管理软件;9.取得相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的第1、2、4、5、6项都是基于看懂图,能正确识读一般房屋建筑的结构施工图、节点详图,会查阅相关标准图集的基础上的。
为了检验我们的教学质量及推出有效的改革方案,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造价专业教学标准》,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并且以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等形式进行调研。分别调研桂林、南宁、防城港、北海、贵港、河池、贺州等18个县市的152个工地。发出问
卷调查表数179份,收回调查表165份。 3.2调研结果
从调研的统计我们发现企业存在以下需求:都必须具备建筑制图和识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房屋的基本组成和各自的功能,掌握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特点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连接的具体构造做法。
但是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依旧较差,体现在:1、不能运用常用结构构造知识,熟练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查阅标准图;2、不能够根据施工图正确计算工程量,编制施工图预算文件;3、不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程序。
4. 提出的改革方案 4.1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中职建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调研搜集造价员、资料员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等信息,召开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各部门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了造价员、资料员为方向的学生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上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感,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图、设备施工图的能力;掌握建筑构造、图样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通过整合改造课程内容解决学生学习建筑识图时,对建筑构造的遗忘,以工作内容为依据,项目为依托,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采用标准图集等有关资料开展教学,将识图与认识结构训练紧密结合。
(2)将识图与软件建模学习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识读图纸的理论方法用于实践,通过结合“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对项目进行建模,让学生更有目的性的寻找图纸上的信息。
4.3基于岗位能力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 4.3.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因为《建筑识图与构造》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所以大多数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授课方法,授课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忽略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讲的再精彩学生也无法想象建筑的内部空间。本次课改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设置学习任务,根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原则安排教学。每个任务,以学、练相结合为主线安排学习内容,教学模式改为“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铺”。 4.3.2建立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各占50%。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偏重实践。结果考核以期末考试形式进行,偏重理论。考核内容具体如表1。[2]
表1 考核内容
平时考核50% 1.平时课堂作业 2.三套项目建模成果 期末考核(闭卷试卷)50% 1.识图理论题:30分 2.案例题:80分
4.3.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我校每年均会安排老师进行“双师型”技能培训,为真正与企业结合,了解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人才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授课老师还专门返聘在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2位造
价人员,组成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任课教师的授课团队。团队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进行相互间的学习和教学内容的讨论、修正,做到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4.3.4积极编写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材带动课程建设
因为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个完整的图纸进行具体构造的讲解和识图的训练,另外两套图纸作为学生的练习和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重排和整合,并且需要有配套的图纸和练习。因此我校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编写了和图纸相对应的教材并进行出版,引导学生课前能够自主完成自学任务。老师、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都表示这些资料,内容新颖,使用方便,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造价专业教学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5:42-45
[2] 林洋. “风景建筑构造与结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11,29(03):53-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