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业生涯概述
1、什么是职业
职业(vocation)的概念由来已久,对职业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的。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职业含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种社会位置;第二,职业是一种模式;第三,职业与权力、利益紧密相联;第四,职业是国家确认和认可的。
从经济学角度对职业含义的解释也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劳动者所获得的一种劳动角色;第二,职业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活动;第三,职业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第四,职业具有经济性。
综合而言,职业 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获得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职业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首先,与人类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
社会分工;其次,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第四,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同时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职业不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便立即出现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的阶段,出现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很多职业的产生和消亡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会不断产生。在新的职业相继诞生时,那些不再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会逐渐萎缩直至消亡。因此,我们在选择职业类型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意愿,更要考虑时代进步所引起的社会需求的变化。
2、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比较好理解,“生涯”却有诸多解释。
涯的本意是水边,泛指边际。生涯指个人通过从事某种职业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或历程。如教师生涯、军旅生涯、运动生涯,等等。生活中我们往往将生涯理解为某段特定的人生历程,一般说生涯时往往就是指职业生涯。英文career既可以指职业,也可以指生涯或职业生涯。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生涯进行了界定,比较认同的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职业生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到选择
1
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成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狭义的 职业生涯指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职业训练或职业学习开始直至职业劳动的最终结束,离开工作岗位为止。
包含有三个元素:这是一个个体的行为经历,与组织或群体关系较小,随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以职业为核心,是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不同的人其长短不一;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漫漫找到适合的职业,同一职业中,个人的职位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具体地讲,职业生涯 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估,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过程。
职业生涯相对于其他生涯而言,有自身的特点:
(1) 独特性。每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的条件是不同的,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是有差异的,对职业评价的角度是不一致的,在职业选择的态度上是多样性的,每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也不尽相同,从而使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呈现出与别人有区别的个性。
(2) 发展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种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个体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判定和实施新目标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有两种形式:一是职务的升迁,是指在同一职业甚至同一单位中,一个人职位的不断晋升;另一种是职业的改变,是指一个人所从事工作内容的改变。 (3) 阶段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都有着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决不可能老是停留在一个阶段上,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各个阶段之间具有递进性。每个人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是不相同的。
(4) 整合性:职业生涯涵盖了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方面,而非仅仅局限于工作或职位。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或者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孤立地干工作,而是与自己的家庭、业余生活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决定他的生活状态,而且职业与生活两者之间又很难区别。
(5) 互动性: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职业生涯的状态、职业选择的观念、职业能力的锻炼、职业信息的掌握对其他人会产生影响,好的环境能坚定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的信念,社会上新职业的出现,职业需求的变化,则会使 2
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重新进行思考。
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职业生涯往往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从走上职业岗位前的学习和教育,到离职退休,职业生涯活动伴随着绝大部分人的大半生时间,也左右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因此,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可能实现完美的人生。
3、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人物萨珀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通过长期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1953年,他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 (1) 成长阶段从0~14岁
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萨柏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期: (A) 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
(B) 兴趣期(11~12岁):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
(C) 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相符合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
(2) 探索阶段(由15~24岁) 探索阶段属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处于择业、初就业阶段。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做了一番的探讨,四次选择职业时有较大的弹性。这个阶段也可分为3个时期: (A) 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B) 过渡期(18~21岁):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 (C) 尝试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3) 建立阶段(从25~44岁)
为建立稳定职业阶段。属于选择,安置阶段。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不适合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职位,并在31至40岁,开始思考如何保住该职位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也经过两个时期:
(A) 尝试期(25~30岁):对初就业选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变换职业工作。变换次数各人不等。也可能满意初选职业而无变换。
(B) 稳定期(31~44岁):最终职业确定,开始致力于稳定工作。 (4) 维持阶段(45~64岁)
这一长时间内,劳动者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情景,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5) 衰退阶段(65岁以上)
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由于其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即将退出工作,结束职业生涯。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3
萨珀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表1—1 循环式发展任务 阶段 年龄 青年成年早期中年老年(65(14-25岁) (25-45岁) (45-65岁) 岁以上) 衰退 减少用于减少运动集中于 减少工作嗜好的时间 时间 主要活动 时间 维持 验证当前设法保持巩固自己保持仍有的职业选择 工作的安定 面对竞争 兴趣的事 建立 开始创业 安于现职 学习新的从事向往技能 已久的事 探索 学习更多寻找机辨识新问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会,做自己喜题并设法解决 的退休后活动欢做的事 场所 成长 发展适宜学习与他接纳个人发展非职的自我观念 人间的关系 的限制 业性的角色 举例来说,如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职业生涯是发展的过程,其发展的阶段从一般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职业准备阶段(大约0~18岁)。职业准备期是一个人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培养职业兴趣和能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2)职业选择阶段(大约18~25岁)。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跨入社会劳动,并逐渐把自己的职业愿望或要求同自己的主观条件、能力以及社会现实的职业需要密切联系和协调起来。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和思考之后,对初步选定的职业及目标进行检讨,如有问题则需重新选择,变换职业。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进入职业市场,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并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
(3)职业生涯初期(大约25~40岁)。这一阶段是取得职业正式成员资格的阶段,人们要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对本职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接受组织文化,逐步适应职业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