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三(三十四)癃闭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其中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基本病机可归纳为三焦气化不利,或尿路阻塞,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 癃闭的治疗应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眼于通,即通利小便。
关格是小便不通和呕吐并见的一种病证。癃闭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鉴别。关格必有呕吐,而癃闭一般无呕吐症状,只以小便量极少或全无为特征。二者的关系是癃闭可发展为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闭发展而来,还可由水肿、淋证发展而成。 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浊瘀阻塞(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关格是指由于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犯胃而致的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危重病证。本病多由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发展而来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2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滋补脾肾,平肝息风。杞菊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温阳固脱,豁痰开窍。急用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第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 一(三十五)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心肾阴虚(阴虚火旺):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二(三十五)血证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鼻衄
热邪犯肺:清泻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9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齿衄
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3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4.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5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道,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益气补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6.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7紫斑
血热妄行:清热解素,凉血止血。十灰散 阴盛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三(三十六)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面,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三焦气化失宣是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温化为治疗原则。
痰饮-饮留胃肠 悬饮—饮流胁下 溢饮—饮溢肢体 支饮—饮停胸肋 1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 表寒里饮证: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4支饮 1)寒饮伏肺: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四(三十七)消渴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中消:胃热津伤: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10
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4)消渴伴有瘀血的病变 5)消渴并发症 五(三十八)、自汗、盗汗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黄芪汤 2)心血不足:养血补心。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六(三十九)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治疗原则:实火宜清,虚火宜补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 5)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七(四十)虚劳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鸡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益气温阳。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温补脾肾,兼养阴血。右归丸 八(四十一)癌病
11
癌症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肿块为其基本特征(白血病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白细胞系列的数目与质量的异常增生)。肿块的发生多责之于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为有形之肿块。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治则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1脑瘤1)痰瘀阻窍: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2)风毒上扰: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 3)阴虚动风: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
2肺癌1)瘀阻肺络:行气活血,散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2)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瓜蒌薤白法夏汤 3)阴虚毒热: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益气养鸡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 3大肠癌1)湿热郁毒: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 2)瘀毒内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 3)脾肾双亏:温阳益精。大补元煎 4)肝肾阴虚:滋阴养肝。知柏地黄丸
4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2)瘀血内阻: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3)脾肾两虚: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 5肝癌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结。复元活血汤 2)湿热聚毒: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
3)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消肿。四君子汤合五皮饮 4)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化瘀软坚。一贯煎 第七单元肢体经络证 一(四十二)痹证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基本原则。
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加减 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 二(四十三)痉证
痉病系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痉病属急症范围,治疗原则,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心营热盛: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 痰浊阻滞: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
阴虚血亏: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原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四十四)痿证
痿病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