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药物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8:52: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高通量筛选: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千万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它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特点。简言之就是可以通过一次实验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2.药物的体内过程即A,D,M,E的中文名称及各自定义: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可以分为四步: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用相应的英文字母表示就是A、D、M、E。吸收指的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器官或组织的浓度差异;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生化反应,主要在肝脏经肝药酶作用;排泄是药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里宾斯基五规则及意义:是辉瑞公司资深药物化学家克里斯多夫·里宾斯基在的筛选类药分子的五条基本法则,符合里宾斯基五规则的化合物会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也更有可能成为口服药物。 里宾斯基五规则

a. 化合物结构中的氢键给体 (包括羟基、氨基等)的数量不超过5个 b. 化合物中氢键受体的数量不超过10个

c. 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在-2到5之间 d. 化合物中可旋转键的数量不超过10个 4.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外形分析;距离几何方法;比较分子场分析;比较分子相似分子分析。 5.溶剂可及分子表面(Solvent Accessible Surface ):

溶剂可接触分子表面;.在药物设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子表面表示方法。 因为溶剂可及表面与分子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过程密切相关

6.分子描述符:分子描述符是一种逻辑和数学过程的最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它能将编码在一个分子符号里的化学信息转变成有用的数字或一些标准化实验的结果。

7.类药性:描述分子是否具有药物的性质;一般通过分子几种描述符的计算来 判断。比如子结构元素、亲脂性、电子分布、氢键特征、分子的大小和分子柔性 药效团特征。

8.类先导化合物性:先导化合物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药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9.脂溶性配体效率:根据分子或者非氢原子数目来估算脂溶性配体的结合效率。 10.自动框架分析方法:一种被广泛接受地骨架分类方法。分子可被正式划分成骨架或框架、连接子及附加在环体系上的侧链等几部分。

11.骨架跃迁:是应用计算手段根据已有活性分子的化学结构,设计与其拓扑骨架结构不同, 但活性相似或更好的新分子的一种方法。

12.优势结构:特权结构的分子支架具有多功能的结合特性,这样的一个单一的支架是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和有选择性的配位体的一系列不同的生物目标,通过修改官能团。

13.匹配分子对分析:

14.谷本系数: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性指数。 15.SMILES表示法:(简化的分子线性输入系统)是一种用ASCII字符串明确描述

分子结构的规范。

16.构型和构象,生物活性构象: 构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另一种排列,构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键的断裂和再生成。 构象: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可以通过单键的旋转而进行构想转换。 生物活性构象:局部能量最低构象或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不一定)。

17.分子力场:用简单的数学函数描述原子间作用;主要用于分子模拟领域。 18.Ki和IC50值:IC50:指被测量的拮抗剂的半抑制浓度。 抑制常数Ki:酶-抑制剂复合物的离解常数。Ki=IC50/(1+s/Km) 19.配体,底物,抑制剂,激活剂,拮抗剂之间的区别:

配体指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底物为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抑制剂指阻断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作用与负催化剂相同,激活剂指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拮抗剂指能与受体结合但不具备内在活性的一类物质。

20.自由能:指在某一个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内能中可以转化为对外做功的部分。

21.生物药效团:所谓药效团指的就是符合某一受体对配体分子识别所提出的主要三维空间性质要求的分子结构要素。

22.分子对接技术:分子对接使依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锁-钥原理”,模拟小分子配体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23.药物靶标:药物靶标是指体内具有药效功能并能被药物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如某些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24.配体结合位点,催化位点,活性口袋之间的区别:

25.全新药物设计:根据靶标分子结合位点的几何特征和化学性质,设计出与其相匹配的具有全新结构的化学结构。 26.靶向化合物库:

27.虚拟筛选:虚拟筛选就是寻找生物活性构象

28.命中化合物,先导化合物,临床候选化合物,药物之间的区别:

命中化合物的特点(Hit):最小数量;具有向前继续开发的潜力;多方面性质比较均衡;分子量(骨架)比较小。 先导化合物:新颖的化学结构,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发展潜力,可用作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可开发新药品种。

确定候选药物之前应该称之为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经过临床前实验和临床研究后最终确定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药物。

搜索更多关于: 药物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的文档
药物设计原理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er347q8hl0wekt4q3c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