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球清理在呕吐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由于胃容量较小,并呈水平位新生儿易发生溢奶,甚至呕吐。而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健全,唾液量分泌较少,口腔干燥,容易受损,一旦发生溢奶或呕吐不及时清理,滞留的呕吐物易致窒息,引起细菌生长、感染而致病。因此,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就显得尤其重要。20XX年3月~20XX年3月,我们采用冲洗球处理清理新生儿呕吐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同期收治的患儿120例,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儿,胎龄<4周;均发生呕吐;无胃肠道畸形等先天性疾病;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先天畸形、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患儿;早产儿。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胎龄38+1~40+4周,出生体重(260±085)kg;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胎龄38~41+2周,出生体重(218±07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清理溢奶、呕吐物,即立即取侧卧位叩背,用毛巾擦除口腔流出呕吐物,仍不畅者则用吸痰管口腔内低负压吸引。清理完毕采用3%碳酸氢钠液进行口腔擦拭,方法如观察组。观察组发生呕奶时立即取右侧卧位,用小号洗耳球吸出新生儿口腔内呕吐物,操作时护士用一手拇指按住洗耳球球囊底端,另四指夹住颈部,先挤压洗耳球囊部,形成负压后将球囊嘴放入新生儿口腔,并在口腔内轻柔移动,不宜固定同一位置吸引。吸引完毕,用蘸有
3%碳酸氢钠液消DU棉签擦拭,擦拭顺序按《基础护理学》第4版口腔护理标准进行,即口唇-颊部-牙龈-硬腭-舌面-舌下,检查新生儿口腔清洁情况,可重复擦拭一遍。
13效果评价指标
记录气道恢复通畅时间(新生儿呼吸顺畅、面色红润、哭声响亮)、口腔内残余奶量(用一次性1ml注射器吸出)、窒息、有无吸入性并发症。记录患儿口腔黏膜完整性(破损、脱皮、溃烂出血)、口腔感染(口腔护理后2h行口咽部标本采样)。由护士对两组患儿操作中舒适情况进行评定。舒适:患儿无哭闹,肌肉放松,无紧张;较舒适:患儿轻微哭闹,肌肉轻度紧张;不舒适:患儿哭闹挣扎,肌肉高度紧张。舒适度=(舒适+较舒适)/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呼吸道清理效果比较
22两组黏膜完整性和口腔感染情况比较23两组舒适度比较 3讨论
新生儿溢奶或呕吐时,应迅速清理其口腔、咽喉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而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协调,会厌活塞盖运动不完善,气管口封闭不完全,奶汁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奶,此外神经系统发育较薄弱,呛入呼吸道奶难以咯出,导致呛奶窒息。传统处理溢奶、呕吐方法,即用毛巾擦除方法难以清理到位,在不畅时则用吸痰管吸引,而吸引深度不好控制,常损伤新生儿咽喉。本研究在新生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