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史试题(先秦至唐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17:40: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古代史试题(先秦至唐朝)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事件中,最能代表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事件是 A、“初税亩”的实行 B、井田制的瓦解

C、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 D、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2、春秋时期发生于鲁国的下列事件的因果关系是

①私田的出现 ②初税田实行 ③井田制逐步瓦解 ④封建剥削方式出现 ⑸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A、①②③④⑸ B、⑸②①③④ C、⑸①②④③ D、⑸②③①④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之口? A、老子 B、荀子 C、范缜 D、孔子

4、战国时期有一位学者提倡“有人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该学者所属学派是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5、在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禁止弃农经商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 D、东汉

6、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朝统一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封建经济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巩固统治 7、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8、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 B.儒法之争激烈 C.仁政代替了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成熟 9、对万里长城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应当是

①有利于北方农业的发展 ②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与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11、张骞与班超相同的贡献是

A.打通了中西交往关系 B.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贵族奴役 C.使西域归属中央 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中西交往 12、秦和汉在制度方面的相同点有

1

①都实行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 ②都在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 ③都推选察举制和皇帝征召制度 ④赋役都比较重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3、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硷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4、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筋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 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因为 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不畏艰险

C.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D.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15、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亚等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

16、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荀子的唯物史观

①李冰修筑都江堰 ②汉武帝治黄河 ③杜诗发明水排 ④西汉时用煤冶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8、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以下历史事件开始于汉武帝时期的有:

①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③设置刺使制度 ④历法形成固定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佛教传人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没有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B.民间道教抵制 C.范滇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 21、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秦的统治之下 B、汉武帝设置郡县机构 C、蜀汉政权统治时期 D、南朝江南开发时期 22、范缜的《神灭论》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抵制佛教传播 B.揭穿统治者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2

C.揭露教徒们的虚伪 D.树立无神论思想

23、“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 A.通济渠 B.永济渠 C.会通渠 D.邗沟

24、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必须善于纳谏

C.必须轻徭薄赋 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2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注重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B.善于纳谏 C.轻谣薄赋 D.减轻刑罚 26、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丞相权力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27、唐朝初年,江南的稻米已经大量运往洛阳等地,这反映了 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②江南经济地位上升 ③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④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前代 C.各民族问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

30、从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政府机构是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

31、“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是

A.调整统治政策 B.社会政治稳定 C.重视发展经济 D.中外交通发达

32、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所造成的财政问题 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33、与唐朝的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

A.唐朝强盛 B.造纸术发明 C.社会安定 D.科举制实行

34、下列对租庸调制的解释,错误的是

A、是唐朝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 B、纳银代役,叫“庸”

3

C、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 D、交纳定量的谷物,叫“租”

35、《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 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二、非选择题(3小题,每小题各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材料二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三 秦《田律》规定:“春二月,保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材料四 汉淮南王刘安说:“教民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硗:指(土地)坚硬不肥活1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 春伐枯槁,夏取果萌,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回答:

(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苟子在上述材料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3分)

(3)刘安的思想与管仲和苟子相比有哪些新发展?(2分)

(4)从以上材料中可得出怎样的认识?(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4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史试题(先秦至唐朝) 的文档
中国古代史试题(先秦至唐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f4wv7bztt8mqar1rxe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