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色的草地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金色的草地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教学目标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 2.搜集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出示蒲公英图片。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蒲公英的孩子,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 2.检查朗读情况。 3.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强调“耍、盛、察、睡”的读音。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指生汇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借助拼音或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3.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如:采用谜语识字法识记4.读文思考,总结汇报。 1.按自然段读文,读懂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乡下的窗前有一片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 本篇课文文字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尝试概括课文1.交流汇报。 2.学生欣赏图片,并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齐读课题。 在学生交流汇报、欣赏蒲公英的图片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探讨。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2.分自然段朗读,读好长句子。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说一说:“蒲、耍、钓”等字的字形。)
“我”和弟弟的快乐→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对蒲公英的喜爱。 的主要内容。在理清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使其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1.认读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蒲、英、盛、耍、察。 四、巩固认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2.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相机进行示范,强调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点。重点指导4.引导学生书写评议。 2.观察生字,了解这些生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哪些字较难写。 3.观察教师示范,跟随教师进行书空。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把字4.同桌互相评议,说一说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提出恰当的建议。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延伸内容。 的收获。 有条件的同学要寻找蒲公英进行仔细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考:课文一、回顾内容,问题引领(用时:6分钟) 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受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1.引导学生理解“金色”的由来。 二、品词析句,体验乐趣(用时:8分钟) 2.引导学生体会兄弟俩玩耍时的快乐。 3.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探究“我”是如何三、读悟结合,感受神奇(用时:10分钟) 发现草地的秘密的。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草地颜色的变化与时间有关。 学生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的两件事。 2.明确学习目标。 1.读文,找到相关语句,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理解作者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2.自由读文,研读描写兄弟俩玩耍的句子。小组内互动交流,进行激情朗读,体会兄弟俩在一起玩耍时蒲公英带给他们的快乐。 3.朗读第2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快乐情感。 1.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先发现了什么?接着又发现了什 第3自然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很好,令人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兄弟两人玩闹的场景,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提示 本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预设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做好资料的补充。自然界中的独特之处。例如:夜来香、向日葵等。 1.“蒲”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2.“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并注意和“要”区分开。 “蒲、耍、察”这几个难写的字。 写得正确、美观。 2.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特别是补充一些其他植物在么?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语句。 回味,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体2.小组交流,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会。 如“起得很早”“中午回家的时候”“傍晚的时候”等,了解草地1.为什么强调“起得很早”呢?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3.引导学生对比两次发现的不同,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 4.指导朗读。 颜色变化的原因。 3.结合相关资料,自主交流蒲公英花的特征与形态,畅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个人读,同桌互读。 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那片草地是金色的。 2.“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不是”在这里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也是当下细致观察的结果。 1.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用时:6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体会其发现奥秘的自豪喜悦之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自由读,齐读。 合拢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化相似。 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1.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喊、欠、2.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说一说:钓、趣、而、拢、睡、喜。 五、巩固所学,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2.指导学生观察、交流。 3.教师示范,学生临写。 4.投影评议。 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自己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可以提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观察教师的示范,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生字。 4.对小伙伴的字进行恰当评价,把自己写得不好的字再写一写。 六、学会观察,初试身手(用时:2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和同学交流一下,并把它写下来。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看过的类似草地、蒲公英这样的景色或植物,再写下来。 让学生通过互相说,来拓展思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一草一木,为习作做准备。 教师可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酌情指导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趣”:半包围结构,先写“走”,后写“取”,“走”的最后一笔捺要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取”。 1.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知识不必讲解过多,重点放在作者的 2.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蒲公英花朵的张开、细致观察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