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 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深刻体会比兴艺术手法;
3.了解《氓》的情节和主题。
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准确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维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讲解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有关爱情的诗句不胜枚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以往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我们知道在古代,男女的婚嫁是有讲究的,什么“门当户对”(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那他们有没有婚姻自由?(生:没有)我们现在的婚姻也是有讲究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些都是古代没有的。那么,老师的问题来了:是不是自由恋爱的婚姻就是幸福美满的呢?(生:不一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卫风 氓》就是一个恋爱自由,悲剧结局的典型。那为什么自由恋爱会竟一悲剧收场呢?请同学们先
看课文。(板书《氓.》)
二.简介《诗经》
1.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作《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诗经》成书于公元
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有305篇,因而,又称“诗三百”。
2.分类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明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他和屈原的《离骚》被后人合称
为“风骚”。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6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多为周王室贵族文人所创,被奉为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共40篇,是祭祀的乐歌舞曲。
3.文学价值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诗歌的形式多以四言为主,其常用的表现手法分赋、比、兴三类。此外,章法上具有重章叠
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均匀,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手法。
兴,即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羊群要有领头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三.诵读课文
1.学生集体诵读。
明确:《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鲜明。因而,一般读为“二/二”拍,如:“氓之/蚩
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正音正字
匪(fěi) 愆(qiān) 将(qiāng) 于(xǖ)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渐(jiān) 裳(cháng)
糜(mǐ) 角(jiǎo) 隰(xí)
四.整体把握
1.情节(请一位同学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到最终被遗弃的故事。
我们以时间为序,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分为三个阶段:“恋爱(一二章)---婚变(三 四五章)---决绝
(六章)” 。
2.基调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写了“我”的婚恋三部曲,分别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阶段:热情、幸福; 第二阶段:怨恨、痛苦; 第三阶段:清醒、刚烈。
3.主题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
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小结
这节课首先介绍了《诗经》的基本常识;其次,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的脉络,理清了故事情节,明
确了文章主旨。下节课我们将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氓》; 2.试分析人物性格。
七.板书设计
氓 恋爱 热情 幸福 婚变 怨恨 沉痛 决绝 清醒 刚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氓》的艺术表现手法; 2.《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3. 探究悲剧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二.复习上节课重点。
三.具体研习
(一)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生气(想象)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许婚) 5提.问:姑娘与心上人约定婚期,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