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二者之为: 微: 归:
2、“古仁人”指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3、这个语段从两方面说明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其中一方面说明胸襟阔大的句子是“ ”,另一方面说明应当考虑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
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具体指的是 ,也含蓄地兼指 ,以达到作者 的目的。
十《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得兼: 苟得 患 辟
2、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汉语
生,亦我所欲也
3、中“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4、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对这种人生价值观 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
5、本段的论点是什么?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十一 《 曹刿论战 》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加点的词
间: 鄙: 安: 偏: 牺牲: 福: 狱: 虽: ] 2、译 何以战?
忠之属也。 3、给本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4、表明战争性质的句子是 。 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
6、曹刿在和鲁庄公对话时,否定了什么?肯定了什么?
7、曹刿和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 的战略
(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
鼓: 作: 盈:
测: 伏: 靡: 2、翻译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齐人三鼓”后才同意下令进攻的原因是什么? 答: 4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语句是: 5、这两段文字表现出曹刿 的才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