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政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人民日报载文:“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因此,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需要社会发展为之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看,上述材料表明( ) A.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B.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C.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D.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2.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互联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在这张里,你可以发信息、阅读新闻、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上股票交易……这表明( )
A.互联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B.互联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C.只要有络,就可以完成一切愿望 D.离开互联,人们的生活一片混乱
4.某市一名17岁的高二学生因沉迷络游戏,几个月来连续逃学,后猝死在吧。这一事件启示我们( ) ①要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②我们要做到理性上
③要珍惜学习机会,拒绝络 ④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道德修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之所以有这些规定,是因为( )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
C.道德比法律更具有约束力 D.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6.2016年1月,我国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全面实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说明( )
A.要坚定地维护新规则 B.规则因社会的需要而改进
C.要为制定新规则献策 D.规则因社会的发展而废除
7.“文明交通,机动车驾驶员礼让斑马线,遇行人横过,当避让。”2017年6月,公安部重拳出击,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斑马线不礼让交通违法行为,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治理斑马线不礼让的目的是( ) ①保护行人的生命健康 ②维护城市良好的交通出行秩序 ③保障行人和司机的一切人身权利 ④传承礼让美德,营造文明交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四川成都约车司机接送的一位高考考生,在时间已经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下车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忙冲进考场,而是对着司机师傅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位考生在感动了司机的同时,也感动了众友。这是因为他( )
①尊重他人 ②文明有礼 ③懂得感恩 ④诚信待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班主任老师在一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如果要对这些同学进行教育,可以选用下面的哪些知识( )
①培养诚信的品德要从小事做起 ②诚信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说实话、做实事 ③人们都愿意和诚信的人打交道 ④诚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主刑与刑罚
B.刑法与民法 C.拘役与死刑 D.主刑与罚金
11.2017年是全面从严治党和惩治腐败的关键一年,反腐败斗争取得赫赫战果,孙政才、鲁炜等“老虎”受到法律严惩……这些表明了( )
①凡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则 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对守法公民则不起作用(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放学后,在离学校门口不远处,小明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把本班同学小刚围住,准备动手打他。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是( )
A.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几个青年搏斗,不让小刚吃亏 B.及时报告给学校的老师或拨打 “110”报警
C.不予理睬,小刚得罪了别人,他应当自己承担责任
D.为了保护本班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与这些不法青年拼命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26分)) 13.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甲同学观点的认识。(6分) (2)请从合理利用络角度辨析乙同学的观点。(6分)
14. 材料一:初中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上。为了去吧上,他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上结识了一些损友,并和他们一起在社会上滋事。一天,为了友的“哥儿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1)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丁某的哪一行为属于犯罪?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7分)
材料二: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58元。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结果,双方争执不休。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2)贾某的诉讼属于哪种类型的诉讼?(2分)
(3)请分别说说丁某和魏某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5分)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 C 5 B 6 B 7 B 8 A 9 B 10 A 11 C 12 B
13.(1)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每点2分)
(2)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极端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络参与者。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6分)
14.(1)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行为。丁某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受到刑罚处罚,符合刑罚当罚性特征。(7分) (2)民事诉讼。(2分)
(3)丁某的结局启示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写出三点即可)(3分)
魏某的结局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