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金渡镇第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我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学校教研组中也是一个人员众多,力量强大的教研组,我们大部分人员是班主任,担任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教学,因此教研活动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紧张的,但我们还是以市教研室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教学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另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了《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活”起来》、《如何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等文章,并做了学习反思,通过系列学习,老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更有助于平时的品德教学实践。
2、抓好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期初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切实加强品德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
平时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组织。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深入学校,开展校级评课、评比活动,以促进教师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
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本着“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宗旨,积
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求效益,鼓励教师切实改革教法、研究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有成效,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3、认真参加听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外出听课是学习研讨的好机会。本学期,我们组织了陈若兰老师参加市品德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陈老师的努力下,荣获市三等奖。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热烈的讨论评课,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回来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务实工作,期待更大的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