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6 7:40: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地球环境的演化

1.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如下为部分地质年代表:

距今时宙 代 纪 间(百万年) 新生第四纪 新近纪 2.6 23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66 145 201 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盛行;中后期爬行动物进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动物 人类出现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主要生物进化 植物 其他 人类出现是生物发 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末期,物种大灭绝 显生宙 代 古近纪 中白垩纪 生侏罗纪

代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252 299 359 419 444 485 541 2 500 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 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迹象 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 后期,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物出现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晚古生代蕨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类植物繁盛;末期,物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晚期,裸子植物出现 种大灭绝 古生泥盆纪 爬行类形成 代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

4.主要成矿期

前寒武纪 4 000 4 600 (1)前寒武纪,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期。 (2)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期。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白垩纪属于( ) A.古生代早期 C.中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 D.中生代晚期

4.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C.裸子植物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故选D。第4题,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侏罗纪和白垩纪,此时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故选C。

B.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

(2019·陕西省黄陵中学期末)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食肉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复原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2.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 C.被子植物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第2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的,A错。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C错。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B.爬行类 D.三叶虫

3.自3 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 C.先北移后南移

B.不断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4.关于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气候变冷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3 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 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明代至清代),故选D项。第4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通过其分布范围可推断出湿热气候的范围。读图可知,明代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变冷明显,全球冰盖面积较大,故C项正确。

5.科学家在地层中发现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层的次序,如图所示,图中Ⅱ层中有物种A化石,Ⅰ层中有物种B化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

(2)在研究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结构时发现,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________,越是新近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________。 (3)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主要差异。 (4)在Ⅱ层里能否找到物种B的化石?为什么? 答案 (1)遗体 遗迹 (2)越简单 越复杂

(3)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时间晚,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物种A比物种B高等。 (4)有可能。有可能物种B一直适应环境,直到物种A的出现,仍有生存的竞争力。

(完整word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fas29uscl5nd0e7n2yj9vfqx3d4wu015xu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