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22:25: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篇九: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教师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XX----XX 下半学期)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 工作“ 智慧含量”, 乃当务之急。 习,说课、上课、

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

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

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

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 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

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 方法,而且也是变

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

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 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以前,我的头脑中

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

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

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

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其次,调整和拓宽 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

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 校本课程的学科整

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校本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

的科学专业知识;校本教师要具备与校本教学相关的学

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

还需要了解校本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

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校本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

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校本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

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

篇二: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11---12)第一学 我认为,做一名现

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

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

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的文档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fbcj8d7um5nrap1rg1l036aw5tvxo00xot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