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一:场馆区流线设计
赛季开始前,应该继续坚持此项工作要求,责成相关赛区提前进行改造,并强化流线设计,每个场馆绘制出统一标准的流线图,在条件允许的赛区和场馆,由联赛指定人员协助赛区设计流线,包括混合采访区。
(1)流线设计指导意见
分别设计步行人员和车辆流线。在场馆前院安排观众步行流线;在后院安排运动员、技术官员、贵宾、电视转播、新闻运行(文字和摄影记者) 人员步行流线,以及运动员和技术官员班车、媒体班车、转播工作用车、贵宾车、场馆运行车辆车行流线。应在场馆后院为工作人员安排专门的流线。但是在合理时间段内,工作人员可以凭有效证件使用观众或者注册人员出入口。
(2)流线设计总则
◆尽量保证人车分流,前院观众活动区严禁车辆通行,进入场馆后院的持证人员车辆应尽量与步行流线分开;
◆严格避免观众与持证人员(不含工作人员)步行流线交叉,尽量避免各类持证人员(不含工作人员)流线交叉;
◆在进行流线设计时,按如下优先顺序依次满足持证人群流线需求:运动员→技术官员→贵宾→媒体→工作人员;
◆尽量缩短各类人群下车点到场馆入口的步行距离;
~
◆对于需要安检才能进入安保线的车辆,要综合考虑其安检流线和通行能力;
◆根据高效运行的原则安排物流车辆和消防应急车辆流线;
◆有条件的场馆还要考虑各类步行流线的无障碍通道;
◆应针对特殊运行任务安排流线(如颁奖仪式、成绩公报递送等)。
(3)各类人员步行流线设计细则和关键问题 A、各类人员步行流线设计细则。
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要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设置专用上下车点和专用通道;除混合区和新闻发布厅外,运动员要与媒体尽量隔离;运动员退场须经过混合区,同时要考虑运动员到达运动员看台和颁奖台的流线。
技术官员:技术官员需设置专用上下车点;尽量设置专用通道通往比赛场地;竞赛管理区通常不允许媒体通行;要方便技术官员直通比赛场地。
贵宾:设置专用的上下车点;设置通向贵宾休息室和贵宾看台、座席的专用通道。
主播机构与媒体(新闻运行、摄影服务、电视转播):在媒体入口附近设置专用的上下车点;设置从场馆媒体中心通往媒体看台和混合区的通道、从媒体看台通往混合区的通
~
道、从电视转播综合区通往其转播用房及场馆媒体入口(或指定入口)的通道以及从评论员席通往评论员控制室和混合区的通道。
观众:入口和出口尽量分开。
B、各类人员步行流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由于比赛场馆涉及成千上万的人流瞬间进出场馆,保证各类人群在场馆内、外的顺畅流动和应急疏散是非常重要的。流线详细设计过程复杂,需要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测算,有时甚至需要专业的测算模型来完成。
这里重点强调步行人员的设计工作:步行流线设计是指根据进出场馆的步行人流规模,确定安全、顺畅、合理的人员流向,对交通站场、入口、通道等硬件设施以及人流疏导等管理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比赛场馆来说,步行流线详细设计的基础是要了解场馆的比赛日程,结合往届惯例预估各类客户群人数。通过赛程、赛事热门程度、场馆座席数、安检口位置、人群行为模式等条件并结合适当的数学模型对人流量进行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