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探析
作者:陈红竹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4期
【摘 要】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等原则,构建职能清晰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相应建立安全工作激励和奖惩机制。 【关键词】 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改革也逐渐深入,高校多校区建设、校园日益“社会化”、学生犯罪日益增多,师生安全感降低等问题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法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以保校园的稳定与发展。高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是更好开展安全工作的基础,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详实、高效地安全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一、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原则 1、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
高校的改革、稳定与发展需要制度作保证。没有法律法规来规范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成了无源之水,且难以适应转型期学校的发展和复杂的校内外安全形势。近年来,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涉及师生安全、学校稳定、保障校园正常秩序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但有的没有参考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有的高校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工作的随意性大,使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人员编制、经费、物质和技术防范措施方面难以在法律、法规上给以保证,因而严重影响了高校安全管理的效率。安全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才能使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正常化。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为全校教职员工服务。所以一定要以师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师生员工的中心地位,突出“服务”功能。学校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中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安全管理实效。怎样最大限度的保护师生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育学习环境,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根本,也是安全工作的迫切要求,更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3、“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