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夜雨寄北+秋夕》 人教部编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1:11: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读引领课

——《夜书所见》+拓展文章《夜雨寄北》《秋词》

教学目标

1.会认多音字“挑”,会写“送、挑”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夜书所见》,读懂《夜雨寄北》《秋词》。 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多音字“挑”,会写“送、挑”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夜书所见》。 教学难点

1.背诵《夜书所见》,读懂《夜雨寄北》《秋词》。

2.借助注释、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切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老师相机补充出示“日积月累”词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古诗?学生背诵。

2.过渡:是的,秋天有别样的美!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每一位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首诗词所描绘的秋景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夜书所见》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吗?集体梳理课件出示。这节课,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这两首古诗。

1.自主学习,读熟古诗。 (1)学生介绍诗人,老师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 (3)同桌互读互评。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指名读,学习多音字。 挑(tiǎo) 挑促织:即捉蟋蟀 挑(tiāo) 挑担子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 / 3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自悟古诗,小组交流。

(1)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词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大致说诗意。 (2)小组交流读懂的和不懂的,老师巡视参与交流。 (3)集体交流,相机补充。

让小组代表说说本组读懂了哪些问题,怎么读懂的?有哪些疑惑?结合出示插图,课件出示预设的关键词意。

(4)总结方法:借助插图、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词句。 (5)再读感悟,体会诗情。

引导学生再看插图说诗意: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假若是你诗人,看到这些情景是什么心情?

4.熟读成诵,指导书写。

(1)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比赛读等方式背诵。

(2)指导书写:“送”半包围结构,“辶”第三笔稍平;“挑”左右结构,左边稍高。 (三)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63页《夜雨寄北》

其实呀,思乡思亲是古诗中的一大主题。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一别家乡久了,亲人无法相见,只有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谁最先读懂古诗,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1.学生自读自悟。

2.集体交流读懂和没读懂的内容。相机梳理总结,课件出示。 3.总结理解诗词的方法:借助注释、图片和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积累名句。

(四)整合阅读《成长的时光》第62页《秋词》

《夜书所见》《夜雨寄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多少有些悲秋的情绪。请大家再来读一读图书中的《秋词》这首诗,完成泡泡语中的思考题:这首诗和刚才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呢?

1.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读自悟。

2.交流读后感受,相机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2 / 3

(五)布置作业。读读图书中的《秋夕》,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背名句。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夜雨寄北 秋词

所见 所见 巴山夜雨 景:晴空 鹤排云上 碧霄 追忆 留恋 所听 无限思念 情:激扬奋进

所想 所想 共剪西窗

3 / 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夜雨寄北+秋夕》 人教部编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frjr96vtl371qz5d0ci05ej21u0rq00k2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