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建设前期阶段,建立方案及设计优化机制,在不降低工程及设备使用质量的前体现,对优质方案及合理化意见给予每次奖励200-2000元不等;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前提下,比计划工期提前一天奖励施工班组500元,再验收后合格率达到100%,无返工现象,其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实施奖励500元;
2、强化合同管理
(1)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政府投资建设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工程,该工程建设任务复杂、建设周期长,合同具备一定法律约束力,对于工程施工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均有明确规定。这也同时意味着,在合同签订过后,施工双方都应当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享受权利并履行相关义务,在违反合同规定的情况下,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在政府投资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投资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合同管理涵盖工程管理的各项重要内容,能够对政府投资工程工程进行系统化管理。同时,相关管理机构对于政府投资的监管也要以合同作为参考依据,因此,政府投资合同管理决定了政府投资的建设方向、监管方向。
合同作为双方的共同约定,其能够保障工程双方同一目标的实现,合同中所规定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是保障政府投资顺利建设的基础,也是工程施工行为的根据。
有关合同管理人员应深入分析政府投资合同管理,并切实保障其落实,以强化工程工程监管工作。同时,施工双方应根据合同规定
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以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在政府投资建设过程中,与合同管理相关的文件,如会议纪要、责任变更、签字指令等,均具备一定的法律效率。有关人员应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漏洞,相关文件是提出索赔或者避免索赔的依据,因此,施工双方应当重视文件的保存与管理。
在政府投资建设完工后,工作人员对工程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合同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根本手段,也是提高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2)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为了提高投资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双方履行义务的能力,完善合同管理势在必行。对于提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针对上述提到的合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加强投资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可能面临风险的环节主要有: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工期拖延、合同履约率低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作,对于发包方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建立起符专业工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将保证金制度与工程建实际有效进行结合,降低合同风险概率。
2)加强合同索赔管理。索赔是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明确索赔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构建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1)应从工程的整体出发,以工程的合同管理为主线,将工程建设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再将职能部门的权责明确到人,将责任细化,通过部门对自身职能、权力的实施和履行,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从而降低了合同风险。
2)在建设工程合同执行过程中,根据合同制定的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工程每个参与管理的人员。由于松山湖园区内投资建设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单纯依靠合同管理部门的人员完成合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针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部门、分专业通过协作配合解决完成。在工程整体范围内统筹考虑人员配置,如针对某项工程变更,首先需由变更立项审批部门对变更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变更工程批复立项后,由工程管理部门会同监理单位对于变更工程的实际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合同能够顺利执行。
3)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一项连续性、不间断的整体管理系统,合同的订立和审批阶段,到合同的履行变更阶段,最终到合同实施的评价阶段,合同管理存在于工程动态周期中,做好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全过程合同管理的关键。 注重合同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各个行业内已经普及,这为“线长面广”的投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加快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投资建设的步伐逐年加快的背景下,合同管理的繁琐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创新合同管理的手段,引入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对工程实施进度进行电子化、数字化处理,提高工程参建各方交
流的效率,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水平。通过对投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引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工程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了及时、快捷、可靠的数据参考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