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主备人:刘志丽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4、开始学写摘录笔记,通过写摘录笔记加强对生字好词识记。练习在阅读时标注问题。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问题设计: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查。查找有关这两首古诗的资料。
解。利用工具书解释文中的有关词语。 划。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疑。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悟。初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明目标
导入
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 (一)检查预习(15分钟) 1、指名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暮、残、铺、怜”,指名后进生上台板演。 指出错误、更正。
3、指名读课文,见错就停,随时板书读错的字。请其他同学更正。集体认读。
同桌互读课文正音。齐读课文。
4、指名说说对诗人及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未能说到的老师补充)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依据指导自主学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读:
1.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
3、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行一行仔细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来,四行都找完了。
4、这首诗中的景物是有顺序的,是什么顺序呢? 5、自主学习 6、汇报交流 (1)(春夜)指名回答,并说说依据。
(2)我们来看这里有桂花、夜、山、月、鸟、涧。这些自然景物有几种?(六种。) (3)(用手势)从落花写到了夜,然后写到山空,再写到月亮,又写到了山里飞的鸟。这是一个什么顺序呢? 从近到远。从低到高。
三、交流提升合作学
指名读课文,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
2、第一句写的是什么?。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 3、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
4: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读出文中句子 5、“时鸣”怎样叫呢?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6、交流总结
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 7、朗读背诵整首诗
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
拓展诗句,迁移诗境。
1、同样是歌颂明月,王维用“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今天就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自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独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概说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孤独。再齐读。 2、出示《鹿柴》,与《鸟鸣涧》对比,看诗句描写有什么异同?诗人笔下的景物那么美丽,你有什么话对王维说?王维的诗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闭眼,听读,想像《鹿柴》《鸟鸣涧》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情景。
五、课课清作业:
1、默写古诗《鸟鸣涧》。
2、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板书: 鸟鸣涧
花 春 山 夜 月 明 鸟 静
涧 美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测明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品、悟、的方法学习了古诗《暮江吟》,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另一首写景佳作《鸟鸣涧》
2、出示目标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 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理解这首古诗。 二.依据指导自主学
出示自学指导 自读
1.大声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结合注释,课文插图对诗句意思进行归纳
(1)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江面出现了什
么样的景色
(2)“瑟”是什么意思
(3)“可怜”是什么意思“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它们各“像”什么 (4)、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3、自主学习 4、汇报交流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
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 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 三、交流提升合作学
1.重点理解:小鸟是被什么给惊吓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山林里的心
情是怎样的?
2.再次指导朗读,想象当时情景,体会作者心情。 3.总结中心。
四、以一带多(10分钟)
出示:《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ān):熟悉。
②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一)自学指导:
1、大声朗读古诗,读通、读顺。
2、对照注释理解这首古诗。
3、从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三)指名汇报,讨论、更正。 (四)师对全诗进行小结。
五.课课清环节(10分钟)
1.默写两首古诗。 2.重点词语理解。 可怜
似
真珠
残阳 闲
3.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花落 月出 空寂幽静 鸟鸣
残阳
瑟瑟真珠
和谐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