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任命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网上复习题库
2019年2月修订
一、单项选择题(共120小题)
1.( A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服务大局 D.以人为本
2.我国法律规范体系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规章,江苏省人民政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行政法规 B.地方法规 C.地方规章 D.自治条例
3.( B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实现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 A ),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A.法律顾问制度 B.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1
C.社会保障制度 D.责任追究制度
6.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政治体制改革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D ) A.人民当家作主 B.依法治国 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D.党的领导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D ) A.司法公正 B.司法独立 C.建立法治政府 D.依宪治国
9. 到( B )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A.2020 B.2035 C.2040 D.2050
10. 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 ( A ) 。
A.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B.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 C.政治性、思想性、战斗性、原则性 D.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战斗性
1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 ( A )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科学立法 C.依宪执政 D.司法公正
12.现行宪法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 A )。
2
A.转让 B.赠予 C.买卖 D.继承
13. 《党章》规定,党员对党组织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 C ) ,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
A.申辩 B.复议 C.申诉 D.诉讼
1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D )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 B )。 A.指导、帮助和管理 B.引导、监督和管理 C.鼓励、指导和帮助 D.指导、帮助和监督
16.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B )。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个人所有 D.共同所有
17.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B )。 A.出生在我国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年满18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18.在公民的法定权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C )。 A.出版自由 B.结社自由 C.言论自由 D.示威自由
19.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 B )。 A.合议制领导体制 B.总理负责制
3
C.部长会议制的集体领导体制 D.委员会制
20.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 D )。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 C.少数服从多数 D.行政首长负责制
21.( A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行政程序 B.行政程序法 C.行政方式 D.行政制度
22.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B )。 A.可以申请复议 B.不得申请复议 C.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23.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 C )。
A.从属法律性 B.裁量性 C.等价有偿性 D.单方性
24.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 C )。
A.要式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D.依职权行政行为
25.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讼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B )。
A.原告 B.被告 C.谁主张谁举证 D.人民法院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