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湖北联考)读图,回答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答案】 C
【解析】 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答案】 A
【解析】 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俄罗斯 B.欧洲 C.新加坡 D.日本 【答案】 A
【解析】 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回答4~6题.
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 D
【解析】 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5.“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答案】 A
【解析】 “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
6.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答案】 C
【解析】 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
一条管线,更是一条弘扬生态经济理念、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丝带”.不论是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寒地带,还是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努力践行“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的诺言,做好节约土地、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上海世博会期间,西气东输管道累计向上海供气12.3亿立方米,为“低碳世博”做出重要贡献.读下面2001~200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7~8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