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与小说>>素材课第9课 诗歌与小说 题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学习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目 标 重点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及文学时代特征 难难点:诗歌的历史料价值;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点 以问题为主线,以情景为载体 1.《诗经》 (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 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 三部分。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 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 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屈原的《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 、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4.唐诗 预(1)唐诗繁荣的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制度的确立。习案 (2)唐诗的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词 (1)词的起源: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又称“ ”,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2)主要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6.元散曲 (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 、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7.明清小说 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 兴起;政治 ,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第 1 页
2.主要成就 (1)明代:出现风靡全国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 ”、“ ”)等短篇小说集也广受人们青睐。 (2)清代:出现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 》、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等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又一瑰宝。 探究案一 材料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秦风·蒹葭》 材料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材料三 有人说,汉赋的铺陈排比、文采华丽不是矫揉造作,它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深深地时代的印记。 (1)《诗经》为什么又被称为“诗三百”,并指出《诗经》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楚辞和《诗经》的不同点?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话? 探 究 案 探究案二 材料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白居易 思考:(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探究案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 第 2 页
思考:(1)依据材料指出宋词流派,归纳其主要不同点。 (2)宋词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案四 材料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贱之也。——谢枋得《叠山集》 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词、曲有何区别与联系? 探究案五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基础题】1.先秦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域性差异十分明显。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 )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 检2.唐代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测( ) 案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 C.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 D.中外文化的交流 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