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探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江门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学会关注身边地理,拓展地理学习的渠道。
2.激发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了解本土文化,热爱家乡,保护文物建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了解江门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激发学生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
通过拍摄、采访、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搜集新会有关的奇园奇居情况,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图片,结合电影《让子弹飞》引入主题
师: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东北距广州市 110 公里 ,毗邻港澳, 素有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的美誉。 开平现存的1833座碉楼,分布在全市的18个镇(办事处),以中部冲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蚬冈、赤坎等镇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全票通过评审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
1
遗产名录。
2.展开教学——了解开平碉楼(历史、建筑功能) (1)开平碉楼的历史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发展、兴盛与存在,深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发展、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历史进程影响。当时的社会治安和自然环境是兴建开平碉楼的直接原因。 (2)碉楼的建筑功能
开平碉楼具有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更楼出于村落联防的需要,多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冈、河岸,高耸挺立,成为视觉焦点,起着预警的作用。众楼建在村落后面,由全村人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建,造型封闭、简单,防卫性强。居楼也建于村后,由富有的人家独资建造,它将碉楼的两大功能结合得最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起居方便舒适,造型美观大方,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从碉楼上部造型看,可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
从建筑材料和结构分,可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石楼和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建筑年代较早,早期的砖楼为砖木结构,后多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楼则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是20世纪初开始大量采用进口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结果。
开平碉楼反映了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与时俱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水平,成为了当地壮丽的人文景观。 3. 反馈与总结
(1)谈谈开平碉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其存在有何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去保护?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