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平均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b) 降雨量
14.7 ℃ 42.1 ℃ -3.7 ℃
历年平均降雨量 1189.0mm 最大年降雨量 最小年降雨量
1754.3mm 756.7mm
最大日降雨量 237.1mm 最大小时降雨量 58.6mm c) 降雪量 最大积雪厚度 50mm d)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年最小相对湿度 e) 气压
历年平均气压 99.25KPa f) 风向及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 C.N. 最大风速 33.3m/s 年平均风速 g) 特殊气象
常年平均霜日 15.5d 常年平均日照对数 1462.6h 常年平均雷暴日 48.5d
4.2.3 地震设防: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6度,本工程按6度设防。 4.2.4 公用设施条件
建设厂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公用配套系统较完善,可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17
81%
9%
0.7m/s
5 物料供应
本项目主要外购件及供应商详见表5-1。
表5-1 部分物料供应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竹子 烧碱 供应商 向农户收购 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 重庆三阳化工有限公司 南昌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孝威锅炉厂 重庆整流设备厂 海星灯具电器公司 扬州光明电缆公司 软化剂 发电机组 锅炉 电器 灯具 电缆、电线
6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导向,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达到生产要求,优化企业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合理规划、合理购置现代化设备,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
18
7 工艺设计方案
7.1 生产工艺和设备 7.1.1前处理工序
前处理工序分为整料、制竹片、浸泡。首先将竹材去枝节与尖梢,根据纺纱系统的要求切成定长竹简;然后采用机械或手工方式将竹筒劈裂成一定宽度的竹片;最后将竹片浸泡在特制的脱胶软化剂中,浸泡一定时间。 7.1.2分解工序
分解工序分3步:蒸煮、水洗、分丝。蒸煮:将竹片连同浸泡液一起加热到某一温度,同时施加一定的压强,蒸煮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脱糖、脱脂、脱胶与杀菌。水洗:将蒸煮过的竹片取出,用水洗净,去除附着的浸泡液。分丝:采取机械方式压扁竹片,接着用成丝机分解出粗纤维。 7.1.3成形工序
成形工序大致要经过蒸煮、分丝、还原、脱水、软化等几个步骤。蒸煮:将分解工序获得的粗纤维置于蒸煮皿中,加入浸泡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加压处理一定的时间。分丝:将粗纤维分为更细的纤维,并用水冲洗脱胶。还原:将竹纤维置于浸泡液中,加入适量的助剂,由此来增加竹原纤维的强度。脱水:一般采用离心式脱水。软化:采用软化剂将竹纤维软化,使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 7.1.4 后处理工序
后处理工序一般分3步:干燥、梳纤、筛选检验。在专用干燥设备上将纤维烘燥一定的时间,使含水率低于10%;用梳纤机对其进行梳理,整理成竹纤维丝;去除短纤维及其粉末,对其进行检验,如果合格则打包。
7. 2 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工作制度:全年300天,二班工作制。 年时基数:设备:7200h, 工人:7200h。
19
7.3 设计原则
1) 采用成熟、可靠的备料和工艺,生产线能适合层状结晶硅酸钠的生产,工艺水平与生产纲领相适应,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艺投资。
2) 各分设备、管线尽量排成一条直线,以使物流短捷顺畅。减少物流量,降低生产成本。
3) 充分考虑设备配置的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满足生产需要,降低投资。
4) 本次设计主要工艺设备的选用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高效、节能和可靠性。
5) 本车间建成后,其工艺及装备达到国内同规模行业的先进水平。
7.4 技术检测中心 7.4.1 理化室
⑴ 根据生产车间的特点和工厂的性质,设置主要实验室和相关的辅助部门。主要实验室有:纤维实验室、非金属物理实验室、机械性能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
⑵ 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整体检测水平。
⑶ 设备选型立足于国内,采用高精度、高效率、数控、综合检测仪器。但对于国内无法满足要求的设备,可适当考虑引进。 7.4.2 计量室
根据生产车间的特点和工厂的性质,设置主要测量室和相关的辅助部门。主要测量室有:基准室、精密测量室、量具工装检定室、仪器鉴定室等。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