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专题二地球及其运动含解析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0:42: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二 地球及其运动

考点突破 考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向 时间计算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解题思路

答案 A

时间计算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地方时与区时 (1)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

(2)特殊地方时的判断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

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出现极昼)的地方时为0时。 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出现极夜)的地方时为12时。

2.日期变更

(1)日期变更示意图

(2)日期范围

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旧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新的一天所占小时数等于180°经线的地方时,旧的一天所占小时数等于24减去180°经线的地方时。

3.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

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6月7日8时从甲地(120°E)起飞,经过10小时飞行,到达乙地(30°E)。经计算到达时乙地当地时间为6月7日12时。

变式演练

(2019·陕西四校联考)夏威夷航空一架飞往檀香山的HAL446航班,本应在当地时间2017年12月31日晚间11时55分从新西兰奥克兰(东十二区)起飞,可是由于意外延误了10分钟,在檀香山时间2017年12月31日10时16分抵达。这个奇妙的巧合,让这个班机从2018年“飞回了”2017年!据此完成1~2题。

1.这架飞机从“未来”飞到“过去”是因为飞机( )

A.自西向东飞过日界线,日期加1天 B.自西向东飞过日界线,日期减1天 C.自东向西飞过日界线,日期加1天 D.自东向西飞过日界线,日期减1天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飞机在新西兰奥克兰时间2018年1月1日0时5分起飞,在檀香山时间2017年12月31日10时16分抵达,说明飞行过程中自西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减1天。

2.飞机从新西兰奥克兰到达檀香山(西十区),共用时( ) A.12小时21分 C.8小时11分 答案 C

解析 飞机起飞时间是新西兰奥克兰时间2018年1月1日0时5分,此时檀香山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2时5分,结合飞机到达檀香山的时间可知,飞机飞行了8小时11分。

考点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向1 昼夜长短及其应用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C.丁丙甲乙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C.9月2日 解题思路

B.6月28日 D.11月2日 B.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B.11小时49分 D.12小时11分

答案 (1)B (2)D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4.极昼极夜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变式演练

下图是驴友李先生某日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落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可能是( ) A.1月1日 C.7月1日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别德马的经度为64°W;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64°W

B.4月1日 D.10月1日

与120°E经度相差184°,则地方时相差12小时16分钟,因而64°W经线的地方时为19时,说明别德马的昼长为14小时,由材料可知,别德马纬度为40°30′S,因而别德马正处于盛夏,故A项正确。

2.该日北京昼长约( ) A.10小时 C.13小时 答案 A

解析 北半球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相等。据材料可知,别德马与北京纬度位置大致南北对称。据上题分析可知,别德马日落时间为当地时间19时,则别德马的夜长约为10小时,因此北京昼长约为10小时,故A项正确。

考向2 太阳视运动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B.11小时 D.14小时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C.秋分

(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C.苏 解题思路

B.新 D.赣 B.夏至 D.冬至

答案 (1)D (2)B

1.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太阳周日视运动实质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不同季节太阳方位不同,如图所示。

图中北极星的仰角为40°,故该地纬度为40°N,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①②③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非极昼区)可总结如下:

2.不同地区的太阳方位

北半球纬度越高,夏半年日出方位和日落方位越偏北;冬半年相反。北半球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变式演练

下图为我国某科考队员在黄河站(78°55′N,11°56′E)拍摄的太阳一天的视运动轨迹合成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最有可能为我国的( ) A.清明节 C.重阳节 答案 B

解析 黄河站纬度是78°55′N,该日有极昼现象。说明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纬度大于11°5′N,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特点可知,该日最有可能为我国的端午节,B项正确。

2.当太阳位于图中P位置时,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的朝向为( ) A.东北 C.西北 答案 C

B.正北 D.东南 B.端午节 D.中秋节

解析 图中每两小时拍摄一次,根据太阳高度判断,当太阳位于图中P位置时,当地时间大约是2时,即11°56′E时间约2时,此时,北京时间约是9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旗杆杆影的朝向为西北方向,C项正确。

考向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016·江苏高考)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思路

)

答案 (1)C (2)D

1.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2.正午太阳高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影响日影长短的因素:太阳高度决定了物体日影长短。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3)正午日影长短及朝向

区域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日影 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 (4)计算楼距: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5)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变式演练

(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下图为某游客于2018年6月22日在北京郊区(约40°N)某光伏发电产业园区一角拍摄的照片,该产业园通过租借农田,将农业生产和光伏产业有机结合。据此完成1~2题。

1.拍摄者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 ) A.正南方 C.东南方 答案 C

解析 该地区位于北京郊区,为了保证太阳能集热板获得最大太阳辐射,太阳能集热板应朝向正南;结合照片的角度,可以判断拍摄者应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东南方。

2.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最接近( ) A.17° C.35°

B.23° D.49° B.正北方 D.西北方

答案 A

解析 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73.5°,可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90°-73.5°=16.5°,接近17°。

技能提升 运用综合思维 加强地理实践

微专题2 光照图的判读 1.光照图判读的关键环节 (1)判读光照图中的点

(2)判读光照图中的线

(3)判读光照图中的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为0°~23°26′。 (4)判读光照图中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度,经度数变小为西经度。

2.光照图判读的基本步骤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2)绘制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 (5)推测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 (6)判读昼夜长短状况及分布。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8)判断日出、日落方位及地方时。

实践应用

(2019·南昌调研)下图为7月份某地观测者通过观测、记录下来的太阳运行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日落的方位是( ) A.西北 C.正西 答案 A

解析 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西北。 2.观察者所在半球及昼夜长短状况是( ) A.北半球,昼长夜短 C.南半球,昼长夜短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位,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昼短夜长 D.南半球,昼短夜长 B.西南 D.正北

昼长夜短。

3.日出时,伦敦时间是6时整,则观察者所在经度可能是( ) A.15°E C.0° 答案 B

解析 该地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在6时之前。此时伦敦时间为6时,因而该地应位于伦敦以西,故B项正确。

热点聚焦2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变化 1.二十四节气

B.15°W D.30°E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与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 转规律 太阳直 射点 昼夜长 短变化 正午太 阳高度 气压分 北半球冬至 (12月22日前后) 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物体的影子最短 北半球大陆上形成高气压 北半球夏至 (6月22日前后) 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物体的影子最短 北半球大陆上形成低气压

布差异 等温线 分布 季风 风向 北印度洋 季风洋流 长江口 盐度 极地科考

实践应用

(2017·天津高考)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北半球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北半球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洋低,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洋高,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呈逆时针方向,海水向西流 呈顺时针方向,海水向东流 入海径流少,河口盐度高 南极科考最佳季节 入海径流多,河口盐度低 北极科考最佳季节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C.西北 答案 C

解析 一天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时间是当地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东经120°地方时)相差2小时8分钟,计算可知,该地位于88°E,位于天津的西部。该地冬至前后在北京时间10时,即当地时间7时52分看到日出,该地夜长约为15小时44分,天津夜长约为15小时(冬至日40°N的地区夜长为14小时51分),说明其位置偏北。故A市位于天津的西北方。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C.白露到立冬 答案 A

解析 杆影指向排球场时,日落方向位于西南方,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杆影位于篮球场时,日落方向指向西北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动,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A项正确。

配套作业 微专题2 光照图的判读

选择题(共11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贵州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同一个月内1日和28日两日太阳视运动线路图(图示时间为地方时)。读图,完成1~2题。

B.立夏到小暑 D.立冬到小寒 B.东南 D.西南

1.该月可能是( ) A.2月 C.8月 答案 A

解析 首先计算出1日的昼长为10小时20分钟,28日的昼长为11小时6分钟;昼长小于12小时,处于冬半年,且从1日至28日昼长变长,所以该月处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故A项正确。

2.该月从1日到28日,该地(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日出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D.日落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题的分析,该月处于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日出方位和日落方位均向北偏移。

(2019·安徽合肥一模)下图为某城市某高层建筑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含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据此完成3~5题。

B.5月 D.11月

3.春分日,该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21.5° C.51.5°

B.38.5° D.62.5°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太阳均位于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三条虚线从上至下依次代表夏至、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春分日,该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介于45°到21.5°之间,且距45°较近,故B项正确。

4.该城市可能是( ) A.南非开普敦 C.埃及开罗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城市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太阳均位于南方,则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于该地昼长全年变化较大,故该城市应位于中纬地区,故D项正确。

5.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中光照条件最好的季节(不考虑天气、周边建筑遮挡等因素)( )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C.江淮地区梅雨绵绵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中光照条件最好的季节应为当地的夏至前后,此时对应南半球的冬季,巴西高原草木枯黄;印度半岛高温多雨;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梅雨绵绵;华北平原小麦正值收获季节。

(2019·安徽皖东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河南省登封观星台(34°N,113°E),台下有一长堤,横梁位于长堤上方6米高位置,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据此完成6~8题。

B.印度半岛高温少雨 D.华北平原小麦播种 B.澳大利亚悉尼 D.英国伦敦

6.图中照片,摄影师面向( ) A.正北 C.正东

B.正南 D.正西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和材料,长堤位于正北方向,那么横梁位于正南方向,摄影师将横梁拍在正中间,应该是面向正南方向。

7.当北京时间12:00时,横梁的影子位于长堤的( ) A.正中间 C.偏东 答案 B

解析 当北京时间12:00时,观星台(113°E)的地方时为11:32,太阳位于南偏东,影子位于北偏西。

8.当横梁在长堤上的影子距离观星台为6米时,登封市( ) A.昼长夜短 C.日出东南 答案 C

解析 当横梁在长堤上的影子距离观星台为6米时,横梁高度为6米,即横梁高度和长堤上影子组成等边直角三角形,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如果太阳直射点北移,则昼渐长,如果太阳直射点南移,则昼渐短。

(2019·河南平顶山阶段性检测)读我国某地(110°E,19.5°N)某日日出时旗杆影子示意图,θ为影子与经线的夹角,该日θ达到最小值。据此完成9~11题。

B.昼渐长 D.日落东北 B.偏西 D.不确定

9.该日为( ) A.冬至日 C.春分日 答案 B

解析 该日日出,日影朝西南,则日出东北方向;由于θ为旗杆影子与经线夹角的最小值,判断日出方向最偏北,即昼最长,夜最短,故该日为夏至日,B

B.夏至日 D.秋分日

项正确。

10.该日后三个月内,当地昼夜状况为(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至日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该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C项正确。

11.该日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 A.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C

解析 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因此,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移至19.5°N期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并达到最大值,之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故C项正确。

热点聚焦2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变化

选择题(共11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所处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B.逐渐增大 D.逐渐减小

1.与上海东方明珠塔芒种日正午影长相同的节气是( ) A.小寒 C.小暑

B.清明 D.大雪

答案 C

解析 与上海东方明珠塔芒种日正午影长相同的节气应该是以夏至日为中心对称的节气,即小暑。

2.最适合华北平原芒种日之后15日内从事的农事活动是( ) A.播种春花生 C.收割春玉米 答案 B

解析 芒种日之后15日内约是芒种至夏至日时段,是华北平原收获小麦、播种夏玉米的时段;华北平原播种春花生的时间在春季;收割春玉米、收获春花生都在秋季。

(2019·四川遂宁一诊)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而不再被南楼遮挡。下图是某同学于当天拍摄的一张阳光照射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3~4题。

B.播种夏玉米 D.收获春花生

3.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向( ) A.东方 C.南方 答案 B

解析 大寒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的影子朝向均向北。读图,根据影子方向可知,景观图的左侧为南,右侧为北,故拍摄者面向西方,B项正确。

4.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 ) A.冬至 C.小雪 答案 C

B.大暑 D.小满 B.西方 D.北方

解析 据材料信息“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并结合二十四节气顺序可知,小雪与大寒关于冬至日对称,故C项正确。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据此回答5~7题。

5.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年份在芒种时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引起这种天气现象的是( )

A.蒙古高压 C.亚速尔高压 答案 B

解析 江淮地区梅雨天气是在江淮准静止锋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6.谚语对农事活动有一定指导意义。我国部分地区流传“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对该农事活动具有明显指导作用的地区是( )

A.珠江三角洲 C.江淮地区 答案 C

解析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中国的古文明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材料显示该地还种植水稻,故C项正确。

7.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芒种节气约相近的是( ) A.立夏 C.大雪 答案 B

解析 芒种节气在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是夏至前半个月的节气,夏至后半个月的节气是小暑,故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芒种节气约相近的是小暑。

(2019·湖北黄冈质检)下图为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8~9题。

B.小暑 D.小寒 B.柴达木盆地 D.渭河平原 B.江淮准静止锋 D.副极地低气压

8.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 )

A.① C.③ 答案 D

解析 读图甲,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太阳位于东部天空,球篮西侧是面光位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④,D项正确;①是背光位置,②③位置与光线接近垂直,影响小,A、B、C三项错误。

9.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 ) A.立夏-芒种 C.夏至-小暑 答案 C

解析 该地位于海口市,篮板上沿投影在N处时,影子朝南,太阳位于北部天空。从N到M影子移动的方向是向北,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节气最可能为夏至-小暑,C项正确;立夏-芒种、芒种-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B两项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口以南,D项错误。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B.芒种-夏至 D.小暑-大暑 B.② D.④

10.芒种到白露期间( )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郑州昼夜长短差值先增大后减小 D.海口(20°N)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芒种到白露期间经过了夏至日。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昼夜长短差值达最大,C项正确。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于夏至日,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A项错误。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B项错误;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因此正午旗杆影子先变长,再变短,后又变长,D项错误。

11.图示的二十四节气中,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两个节气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节气日期都相差180天 B.两节气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答案 D

解析 两个节气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半球位置不同。两节气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日出方位不同;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不同,D项正确,B、C两项错误。夏半年地球因距离太阳比较远,公转速度慢,冬半年地球因距离太阳比较近,公转速度快,因此冬半年的时间比夏半年短,故日期都相差180天错误,排除A项。

2020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专题二地球及其运动含解析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hgxg6orm6072ie1yi364bptb11x4w00me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