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二)5.动物儿歌 人教(部编版)
《动物儿歌》(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授课内容】《动物儿歌》第一课时
【授课之前的集体研讨】在教学中,应以表演朗读为主,让生读中知文、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语感;通过欣赏、扩展练习等增加有关动物儿歌的信息量,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材理解】本课是部编教材识字部分内容,根据其中的生字特点,可以发现形声字识字规律特点突出。学习本课目的是巩固形声字识字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适当拓展识字。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情简介】学生尚处于一年级阶段,朗读课文和认知的水平都比较低下,读通、读懂课文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表演朗读为主,让生读中知文、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语感;通过欣赏、扩展练习等增加有关动物儿歌的信息量,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和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通过带感情、自创动作的表演读,让多感官投入获取知识的过程,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运”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和多种活动,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运”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直观教学法;3.以读代讲法;4.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引出儿歌主人公 1.创设活动,学习生字 出示森林王国图片。
情境语提示:同学们,今天,森林王国要召开一年一度的展示会。现在我们快点坐上开往森林王国的列车,一起出发,好不好呀!(配上火车声) 2.学习动物名词 (1)出示小动物图片
师:本次参加展示会的是森林王国的6种小动物。大家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呀? (2)出示6种小动物图片,依次学生叫出它们的名字 (3)齐读动物名称
师:第一次见面,我们一起叫出它们名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过渡:其实呀,小动物的名字,和它们在展示会上展示的本领,都藏在了一首儿歌里。而这首儿歌,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动物儿歌》。跟吴老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5.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圈出6个小动物的名称(PPT展示开课时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3.PPT出示儿歌全文,边请学生回答老师边用圆圈依次一句句圈出(孩子们圈正确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请看第一句,你圈出的是哪种小动物的名称呢?……) 4.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特点,发现规律(虫字旁,形声字)
过渡:而这六个小动物的名称里,还藏着6个本课的生字宝宝,请同学们对照认字表看一看,是哪6个生字宝宝呢?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六个生字宝宝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有虫子旁) 为什么都有虫子旁啊?(哦,虫子旁都与小动物有关)
这些字除了都用左边的虫字旁来帮忙提醒我们,它们的意义都与小动物有关之外,他们的右边这个字也在帮忙提醒我们,这些字的读音就和右边的字差不多,像这样,左边提示意思,右边提示读音的字,就叫做形声字。(板书形声字)
5.生字游戏:摘苹果
(这6个生字宝宝,还都藏在一棵苹果树上呢。有没有同学,愿意把它们摘下来,教大家读一读呢?请同学上台摘苹果,并教读) (三)通过提问,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小动物们分别展示了什么本领?
蜻蜓:读;表演“展翅飞”(个人表演;全班表演) 蝴蝶:学习“迷”,“藏” 蚯蚓:注意“造”(走之+告)
蚂蚁:食,粮(就是粮食的意思。食=人+良;粮=米+良) 蝌蚪:游得欢 蜘蛛:重点学习“网”(甲骨文;组词) ——重点字词学习完后,要再读那一行诗 2.开火车,熟悉本课所有生字 3.齐读儿歌 4.边做动作边读
(四)扩展提升,仿写练习
1.通过PPT展示总结:本首儿歌,每一行的句式都是——谁+在哪里+做什么。 2.让学生也按这个句式仿写,说一说。(通过图片给予一定仿写提示) (五)指导写字,课堂总结 教学“欢”
(1)“欢”的结构是什么?(左右结构。)
(2)注意:左边又字旁,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又字旁,有变化,捺笔变成小小点。)右边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还要有轻重变化和顿笔。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练写两个 (评讲)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蜻蜓 蚂蚁 蝌蚪 蜘蛛 蚯蚓 蝴蝶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这篇课文共有3句话,句式工整,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积极性较高,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本节课我是采用图片的形式导入的,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我先让同学们看文中插图,然后以“我看到了_________ 来凑热闹了!”这样的句式说话导入,这些小动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看到图片的时候也比较有学习的欲望,举手的孩子明显多了,积极性明显高了。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再让大家自由朗读儿歌,找一找文中一共介绍了哪些小动物,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并随文学习生字词。通过分类识记的方法,我把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宝宝全都归类在了一起,一些细心的孩子发现这些这些生字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蚂蚁”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字旁,而且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孩子们掌握形声字这一类字的识记。
整堂课的重点就是在不断地鼓励学生大声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来深入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在朗读的时候,我采用了我问你答的形式,这样的朗读方法非常吸引孩子们,因此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非常地集中。除此之外,我也注重了说话练习,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众说纷纭,学习效果显著。这堂课是我听过优秀视频以后再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的一堂课,明显感觉自己的课堂效果有了提升,我们这样的教师,虽教学多年,但平常还应多听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5.动物儿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二
5、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网”等6个生字; ②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③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拼音及多形式地读以读准字词;
②利用课件、表演、朗读以及联系生活,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
产生好奇,愿意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阅读儿歌,让学生了解夏天的景物及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以电脑课件辅助教学,我选择了阅读法、表演法、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 夏天就要到了,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小动物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看图说话,请你仔细观察,小动物们在做什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课件演示,指名回答)
二、 读儿歌,识生字
1、 小动物们多可爱啊,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的有趣活动,这就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识字4,你愿不愿意自己读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是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者是向老师同学请教。) 2、 学生快速读课文。 指名读字,组词。 3、交流记字的方法。
4、 我们一起合作来读儿歌,小组里一人读一行,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 5、 指名读。
6、 男女生比赛读。
7、 在儿歌中找一找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画完了,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小伙伴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 学生画出小动物的名字,不认识的同桌互相学习。 你都画了那些词?谁画的和他一样?
8、 现在小动物们从儿歌中跑出来了,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课件)比赛读词。
小动物们又跑回去了,还能认出来吗? 没有拼音能读吗?
排列顺序读:在这些词中你还有哪个词不认识?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助你。 还有谁不认识?快问问你的同桌。
谁全认识了?全认识的同学请起立,我们大声读一读。 9、 出示图片找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三、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什么了?(都是虫字旁)
2、 还发现什么?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规律:“蚂”这个字读什么,遮住虫字旁又读什么?
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四、 指导书写
我们今天不仅学了形声字,还要来写形声字呢,指导书写“蚂、蚁”
五、 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刚才学习的真好,现在看看课文读的怎么样了? 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指名朗读。 指导表演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全班表演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