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竹石》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11:29: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词目】嗟来之食 【汉语注音】jiē lái zhī shí

【成语释义】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亦省作“ 嗟来食 ”、“ 嗟食 ”、“嗟来”、“食嗟来”。[1]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偏正式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

【近义词】嗟来之食 - 残羹冷炙、残羹剩饭、残羹剩汁[3]

辨析

【辨音】 “嗟”读jiē ,不读“cuō”。 【辨义】“嗟”不能写作“蹉”或“磋”。

示例

◎吴晗《谈骨气》:“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出处详解

齐大饥⑴。黔敖为食于路②,以待饿者而食⑶之。有饿者,蒙袂⑷辑屦⑸,贸贸然⑹来。黔敖左奉⑺食,右执⑻饮,曰:“嗟⑼,来食!”扬其目⑽而视之,曰:“予⑾唯⑿不食?嗟来之食?⒀,以至于斯⒁也!”从而⒂谢⒃焉,终⒄不食而死。

图写成语:嗟来之食

曾子⒅闻之曰:“微与⒆!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

(1)大饥:严重的饥荒。

(2)黔敖:春秋时齐国的贵族。为食:摆放食物。

(3)食(sì):动词,给……吃。

(4)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

(5)辑屦(jù):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辑,拖。 (6)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7)奉:同“捧”,这里指拿着。 (8)执:端。

(9)嗟:喂,叹词,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10)扬其目:瞪着他的眼睛。 (11)予:代词,“我”。

(12)唯: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因为”。 (13)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4)斯:此,这种地步。

(15)从而:表示前后两件事的相因关系,可译为“因此而”。 (16)谢:表示歉意 (17)终:到底。

(18)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 (19)微与:不必这样啊。微。无须,勿。

译文

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摆放食物在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说道:“喂!来吃!”(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跟在后面向(饥民)道歉,最后(饥饿的人)因为没有吃的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不必这样!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寓意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有骨气的表现。做人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不吃嗟来之食”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常被引用的话语,也成为维护个人尊严,宁折不屈的大丈夫行为的典范。

搜索更多关于: 《竹石》资料 的文档
《竹石》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hwmk21hwq3bj0x6hwy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