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概论核心要点集锦
政治是考研必考的公共课,关于政治学科包含五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熟悉节点,做好规划。其中毛中特考研重点比较散乱,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概论核心要点,帮助大家进行系统的记忆和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理论成果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了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1)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2)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3)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具有“四新”:新时代、新领导力量、新指导思想、新前途。
4.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只看到联系而混淆区别,导致“一次革命论”,只看到区别而割裂联系,导致“二次革命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客观条件:(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大革命影响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形势的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1)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2)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四、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改造形式 2.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