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高2017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正确地填涂在答题卡里。)
1.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 【答案】C
【解析】夏、商、周才是朝代的正确更替,故本题选C。 2. 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 夏王 B. 商王 C. 周王 D. 秦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其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3. 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材料的现象源于 A. 世袭制 B. 宗法观念 C. 分封制 D. 禅让思想 【答案】B
【解析】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工具,周天子对不同的诸侯的礼节体现了亲疏贵贱的宗法观念,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官爵和权力的继承问题,排排除A;材料和地方管理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权力的让渡,排除D。
点睛:本题首先要求对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基本的认识。可以采用两头凑的思路,即:宗法观念与宗法制相关,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由此得选B。 4.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 “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
C.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的等级序列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天子与诸侯联系的关键,层层受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C正确。
5. 《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A. 信仰 B. 财产 C. 血缘 D. 地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C正确。信仰不是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故A排除。财产也不属于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故B排除。地域,也不属于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6.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 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 区别大宗小宗 C. 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 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惧其散而无“统”也等字眼意在强调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稳定稳定统治秩序,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削弱庶子政治权力不是主要的目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区别大宗小宗也不是主要的目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规定嫡长子为大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 A. 商周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答案】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