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除的顺序、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学生都已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试商的方法和如何调商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贯穿整节课。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在教学例184÷21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探索84÷21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接着我出了一道“196÷39”让学生尝试试商,有大部分的学生能把39看作40试商,并能发现初商4余数比除数大,商4小了。要调商,改商5合适。学生体会到有时初商是不合适的,要进行调商。 学生在运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这一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习,仅在关键处点拨,重难点还算清楚。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由于复习铺垫环节浪费时间较多,造成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巩固练习,应用知识的环节没有时间进行。如果复习环节口算和笔算练习进行的再紧凑些,笔算复习和口算抢答同步进行,后面的练习时间会更充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通盘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
2、 复习铺垫环节进行的笔算练习,应重点选择一题让学生说算法,重点复习回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教师还应强调商的书写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3、 在教学例二如何试商的环节,我针对学生的演板,强调了余数比小于除数,这一环节应在前面复习笔算的环节进行强调,这样,
在新授时就不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为后面的练习留出时间。
4、 由于没有实现强调试商用铅笔,造成一些同学在调商时涂抹严重,在让学生练习之前,应要求学生用铅笔试商,以方便调商,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应考虑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在教学例二(1)时,如果先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估算,再过渡到让学生试商会比较自然,直接让学生试算,多数同学直接得出商,没有联想到试商。在今后备课时,应认真考虑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6、 教学例二(2)时,我仍然沿用了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再由教师引导的方法,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如果能变换一下教学方式,更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例二(2)需要调商,可以直接由教师引导完成,重点让学生明确如何调商,试商偏小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对调商有深入的认识。 7、
例二(2)后的即时练习“做一做”只有试商偏小类型的练习,
如果补充试商偏大,需要调小的练习,练习类型会更全面,更利于学生对后面例3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