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桥边的老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8:03: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准备与预习

1.查阅关于海明威人生经历及创作风格的资料。

2.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

3.阅读小说,能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出记号。

4.不看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

5.试着思考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二)体验与建构 1.赏析作品

(1)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叙事主人公\我\,请你依据课文,以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画面,进而品味小说语言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

(2)依据课文中的对话,尤其是\我\与老人对话时\答非所问\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与同学一起思考、讨论:

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叙述分析

(1)介绍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一叙述者一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介绍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3)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指出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并结合\准备与预习\第三题,与同学讨论、分析这种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指导,得出观点:

《桥边的老人》中,第一叙述人称\我\的出现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

(2)《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分析: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

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三)应用与拓展

1.找出一篇采用全知视角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与《桥边的老人》相比较,领悟不同的叙述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2.完成课后\思考与实践\第一题:《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看的小动物们,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3.再找几篇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来读,体会他提出的语言\冰山\理论。

:“因为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文体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 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就是这样评价自 己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教学目标:

1、 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 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设计理念:

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

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教学难点:

在对叙述繁简的讨论中获得意识流的基本特征。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 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 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资料印发) 3、 了解伍尔芙及其创作。

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1882年 1月25日 - 1941年 3月28日) 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时代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结婚。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伍尔芙被看作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人们甚至认为她革新了英语本身。她在她的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伍尔芙一生都受到忧郁症的折磨,于1941年投河自尽。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条河流(欧塞河,River Ouse)里面。

搜索更多关于: 桥边的老人 的文档
桥边的老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j3740a8oj03gjy5z88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