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高三4月理综(五)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9:01: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4月份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号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位 封座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Al27S32Cl35.5Fe56Ba137

号不场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订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在细胞运输“货物”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B.用32

P标记高尔基体,被标记的物质可以是DNA和磷脂

装 号C.高尔基体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实现了细胞各结构上的紧密联系 证考D.兔睾丸细胞的高尔基体能合成性激索,这与柳树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不同 准 答案:A

只 解:高尔基体接受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又形成“囊泡”给细胞膜,在细胞运输“货物”中 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A正确;高尔基体中无DNA,不能用32P标记到DNA,B错误;内质网膜内连 核膜,外连细胞膜,实现了细胞各结构上的紧密联系,C错误;性激素在滑面内质网中合成,D错误。

卷 2.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探究离不开科学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名A.“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未加CaCO3,滤纸条上仅距滤液细线近的两条色素带受到较大姓 此影响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第一次侵染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二次侵染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级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可以不相同,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小球数班量必须相同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放盖玻片再加培养液,是为了保证酵母菌细胞能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答案:D

解:“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细胞被破坏,胞内的酸性物质释放出来会破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类胡萝卜素影响小,加CaCO3是中和酸,使两种叶绿素不受破坏;两种叶绿素在滤纸条上距滤液细线近,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第一次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用32

P和35

S标记的大肠杄菌,得到标记的噬菌体,第二次用已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杄菌,证明进入大肠杄菌的是DNA,B正确;“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模拟的是雌雄生殖器官,因为精子数可以远远大于卵细胞数,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可以不相同;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小球代表两种配子,配子比例是1∶1,数量必须相同,C正确;“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放盖玻片再加培养液,是为了保证加完培养液后,计数室的高度能保持0.1mm,不会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使高度发生变化,D错误。

3.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按以下图一、图二所示,分别加入某种物质,其中寡霉

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琥珀酸是可以氧化分解的物质,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进入线粒体内的[H]的含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x是DNP

B.y是寡霉素 C.②阶段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z是琥珀酸

答案:C

解:按图一、图二信息:ADP+Pi和x缺一个就不能进行反应,说明x是氧化分解的底物—琥珀酸,A错误;由图可知②阶段消耗的氧气量和产生的ATP同步,则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根据图二,加入z后氧气消耗但是ATP合成量不变,说明z是寡霉素,B、D错误。

4.细胞内的RNA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以完成某些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种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细胞器.在此处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水分子 B.RNA聚合酶是一种蛋白质,转录时,它与RNA结合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RNA-蛋白质复合物

D.某种RNA与蛋白质结合后,参与DNA分子单链的形成.则该蛋白可能是逆转录酶 答案:B

解: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细胞器—核糖体,在核糖体上发生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可以生成水分子,A正确;RNA聚合酶是一种蛋白质,它与DNA结合,催化DNA到RNA的转录,B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RNA-蛋白质复合物—核糖体,C正确;RNA病毒的RNA可以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逆转录出互补的DNA分子单链,D正确。

5.某种动物种群的Nt与Nt+1/Nt的关系如图所示,Nt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数量,Nt+1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数量。不考虑迁入与迁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当Nt为c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多 C.当Nt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当Nt为b时,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数量与第t代相同 答案:B

解:当Nt为a时,Nt+1/Nt小于1,后一年的种群数量少于前一年,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由b~eNt+1/Nt大于1,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当Nt为e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多,B错误;当Nt为d时,Nt+1/Nt大于1,种群数量越来越多,推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当Nt为b时,Nt+1/Nt等于1,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数量与第t代相同,D正确。

6.某果蝇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突变和迁入迁出,无自然选择;B的基因频率为p,b的基因频率为q,且2pq>p2

>q2

。几年后环境变迁,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BB、Bb、bb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是

A.②③④B.③②①C.①②④D.③④①

答案:D

解:在遗传平衡体系中,BB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p2,同理bb基因型频率=q2,Bb基因型频率=2×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2pq。根据题干“2pq>p2>q”所以开始时应该是图③,再根据“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所以BB、Bb的基因型频率要逐渐下降,BB下降的比Bb快,因此应该经过④再到①,故选D。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报纸包装食物属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应该提倡 B.

是矿泉水瓶、饮料瓶底的常见标志,表示可回收利用,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长期使用

C.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加工后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A

解:报纸上的油墨含有毒有害物质,用报纸包装食物,会污染食物,对人健康不利,故A项错误;

是回收标志,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长期使用,可以用作矿泉水瓶、饮料瓶的制造材料,B

项正确;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属于天然纤维,无毒,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项正确;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项正确。

8.明代《造强水法》记载“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硝”即硝酸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矾”的成分为FeSO4·7H2O B.“研细”可在蒸发皿中进行

C.“开坛则药化为水”,“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 D.“五金皆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B项“研细应在研钵中进行,不应选蒸发皿”,错误。

9.

的分子式均为C5H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分子式为C5H6的同分异构体只有a、b、c三种

B.a、b、c的一氯代物都只有三种

C.a、b、c都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a、b、c分子中的5个碳原子一定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答案:C

解:A项,分子式为C5H6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如HC≡C—CH2CH===CH2,错误;B项,a、b的一氯代物有3种,c的一氯代物有4种,错误;C项,a、b、c中均含??????????????????C??C?,与Br2/CCl4发生

加成反应,褪色,正确;D项,C中

两个平面由于单键可旋转,故不一定重合,错误。

10.实验室用O2氧化NH3制备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球形干燥管B中可以填充碱石灰或五氧化二磷

B.实验过程中,若熄灭酒精灯,装置C中的氧化铬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装置C中的反应放热 C.球形干燥管D中的无水氯化钙可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和水蒸气 D.装置E中的石蕊试液最终变红,说明锥形瓶中有硝酸产生 答案:A

解:A项B中放五氧化二磷时,可吸收氨气,后续反应无法进行,错误;B项氧化铬保持红热,说明氧化铬继续受热,酒精灯撤掉,故热源只能来自于反应本身,故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C项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水蒸气,避免进入C,对C中反应有影响,吸收氨气,避免氨气进入E,干扰E中的实验,正确;D项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故为HNO3正确。

11.叶蜡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X2[Y4Z10](ZW)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与Y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一半,X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X的离子与ZW?

含有相同的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Z>W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

C.X与W形成的[XW?

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可用NaOH溶液分离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混合物 答案:C

解:由题给信息可知X为Al,X的离子与ZW?

电子数相同,故ZW?

为OH?

,W为H,Z为O,Y与X相邻且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一半,故Y为Si。A项原子半径,Al>Si>O>H,错误;B项氢化物的沸点,H2O>SiH4,错误;C项[AlH4]?

中H为-1价,故[AlH?

4]具有强还原性,正确;D项SiO2、Al2O3均溶于NaOH溶液,故用NaOH溶液无法分离二者,错误。

12.我国研究锂硫电池获得突破,电池的总反应是16Li+S放电8

充电

8Li2S,充放电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

C.放电时,1molLi?

2S6转化为Li2S4得到2mole

D.充电时,阳极总电极反应式是8S2?

-16e?

=S8 答案:C

解:充电时,是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正确;放电时,是原电池,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锂离子向正极移动,B项正确;根据图示,放电时,1molLi2S6转化为Li2S4的反应为2Li-?

2S6+2Li=3Li2S4,反应中2molLi2S6得到2mole,即1molLi2S6得到1mole,C项错误;根

据16Li+S放电2?

?

8

充电

8Li2S,充电时,阳极总电极反应式是8S-16e=S8,D项正确。

13.常温下,向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逸出未画出)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同一溶液中,H-

2-

2CO3、HCO3、CO3不能大量共存

B.已知在25℃,CO2-

?4

2-

3的水解平衡常数Kh1=2×10,当溶液的pH=10时,溶液中c(HCO3)∶c(CO3)=2∶1

C.pH=7时溶液中各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c(HCO-

?

+

3)>c(Cl)>c(H)=c(OH?

)>c(CO2-

3)

D.当混合液pH≈6时,开始放出CO2气体 答案:C

解:H2---2-2-

2CO3、CO3反应生成HCO3,所以H2CO3、HCO3、CO3不能大量共存,A项正确;CO3的水解

平衡常数Kc(HCO-?c(CO2-?4+?10mol/L,c(OH?)=10?

h1=3)×c(OH)/3)=2×10,已知pH=10时,c(H)=104

mol/L,因此c(HCO-2-?4/10?4=2,即c(HCO-2-3)/c(CO3)=2×103)∶c(CO3)=2∶1,

B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pH=8时,溶液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1∶1),当pH=7时,部分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因此溶液中c(Na+

)>c(Cl?

)>c(HCO-

)>c(H+

)=c(OH?

)>c(CO2-3

3

),C项错误;由图像可知,当pH≈6时,H2CO3浓度不再增加,说明溶液已饱和,CO2开始逸出,D项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的0分。

14.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拴接条形磁铁,置于绝缘水平桌面上的圆形铝质闭合线圈放在条形磁铁的正下方,开始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将磁铁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未接触桌面),然后由静止释放,在之后的运动过程中,线圈始终未离开桌面,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所受弹簧拉力与其重力相等时,磁铁的加速度为零 B.磁铁上升过程中,从上向下看,线圈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 C.线圈对桌面压力大小可能大于其重力

D.磁铁最终会静止,整个过程线圈中产生的热量等于磁铁机械能的减少量 答案:C

解:若磁铁向上运动,会受到向下的安培阻力,若向下运动,会受到向上的安培阻力,因此当磁铁所受弹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时,磁铁的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A错误;当磁铁向上运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向上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向上,俯视线圈,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故B错误;根据楞次定律,磁铁向下运动时,受到向上的安培阻力,所以磁铁对线圈的作用力的方向向下,此时线圈对桌面压力大小大于其重力,故C正确;磁铁最终静止于起始时的平衡位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从静止释放至停止,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磁铁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之和,故D错误。

15.经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但其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则行星B的运行轨道半径为

3

A.Rt2

00t2

B.Rt0

00-T0t0-T

0

C.Rt300tD.Rt0

3

0

0-T0

t

0-T0

答案:A

解:行星实际运动的轨道发生最大偏离,一定是B对A的引力引起的,则B行星在此时刻对A有最大的力,故A、B行星与恒星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恒星同一侧,设行星B的运行周期为T,轨道3

3

半径为R,根据题意有:2πTt2πt0T0R0R0-t0=2π,所以T=-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2=2,联立

0Tt00T0T3

解得:R=Rt200

t2

,故A正确,B、C、D错误。

0-T0

16.如图,半圆球P和竖直挡板固定在水平面上,挡板与P相切,光滑小球Q静止在P和挡板之间。已知Q的质量为m,P、Q的半径之比为4∶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Q对P的压力大小为

A.4mg5mg43B.4C.mg3mg5D.4

答案:B

解:对Q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Q的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得:

4rcosα=4r-(r+rcosα) 解得:cosα=35

由平衡条件得:FmgN2=sin α 解得:F5

N2=4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Q对P的压力大小为F5

N2′=FN2=4

mg。

17.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物块的加速度a随其运动距离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已知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在小物块运动0~2L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在0~L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L~2L内做匀速运动 B.小物块运动至2L处的速度为26a0L C.整个过程中水平外力做功为mL(2μg+3a0) D.小物块从L处运动至2L处所用的时间为

1

L2a 0

答案:C

解:小物块在0~L内加速度减小,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L~2L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3ma0+ma02L+ma1

0L=2mv2,得小物块运动至2L处的速度为v=6aW12

0L,故B错误;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F-μmg·2L=2mv,联立解得水

平外力做功为WF=mL(2μg+3a0),故C正确;设小物块运动至L处的速度为v0.根据动能定理得:3ma0+ma02L=12mv2L,小物块从L处运动至2L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L=v0+v0,得v0=2a02t,联立解得t=

2L2+6

a,故D错误。 0

18.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b,先后以不同的速率对准圆心O沿着AO方向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粒子a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为T1

a,粒子a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a=3Ta,粒子b在磁场中的运

动周期为T1

b,粒子b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b=6

T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a和粒子b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关系为Ta<Tb B.粒子a和粒子b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关系为Ta>Tb C.粒子a和粒子b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关系为v1

a=3vb

D.粒子a和粒子b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关系为va=3vb 答案:C

解:根据T=2πmqB可知,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相同,选项A、B错误.设圆形磁场的半径

为r,因t1a=3Ta,可知a在磁场中运动转过的角度是120°;由几何关系可知,运动半径ra=rtan30°

r3

;同理,因t=1

b6Tb,可知b在磁场中运动转过的角度是60°;由几何关系可知,运动半径rb=rtan60°=3r;根据r=mvqB可知粒子a和粒子b在磁场中运动速度关系vara1

v==,选项C正确,

brb3

D错误。

19.如图所示,abcd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导线框位于光滑水平面内,其右侧为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线框的cd边平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

下。线框在一垂直于cd边的水平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通过磁场区域,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开始匀速运动,规定线框中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为正,则导线框从刚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a、b两端的电压Uab及导线框中的电流i随cd边的位移x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答案:BD

解:线框的cd边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则整个线框进入磁场时速度不变,根据楞次定律知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方向,电动势大小E=Blv,此时ab两端的电压为U1

ab=4Blv,当线框

全部进入磁场时,线框内无感应电流,此时线框做匀加速运动,ab两端的电压为Uab=Bl(v+at),线框cd边刚出磁场后的瞬间,ab两端的电压为cd边即将出磁场前瞬间ab两端电压的3

4,且逐渐减

小,对比图象可知,A错误,B正确;当线框的cd边出磁场时,电流为顺时针方向,由于此时安培力大于外力F,故此时线框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电流-位移图象切线的斜率减小,逐

渐趋近于开始进入磁场时的电流大小,C错误,D正确。

20.如图所示,F-t图象表示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搜索更多关于: 2020届高三4月理综(五)  的文档
2020届高三4月理综(五)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j6hj2tqmv3pit886asl2xn8u9whcj0046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