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上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她举手回答,但答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不仅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而且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二、资料收集 (一)个案生活背景
1、家庭关系:父亲:农民;母亲:农民,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2 、家庭经济情况:在当地属于一般家庭,主要靠务农为生 3、父母教育态度:提倡?有才自然成?的教育观念,平时忙于生计,对子女教育不是很到位。
4、兴趣特长:喜欢唱歌
(二)社交生活:能和家人和谐相处 (三)各项测试结果:正常 三、个案分析
最根本的原因是该女生在性格上的缺陷,引起该女生在性格上的变化因素有: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的自我调节不当与学校教育的影响等。
四、个案指导思想
引导该生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如:让她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重新恢复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善于交际的良好性格;增强她的自我教育和调节的能力,通过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达到自我激励。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正确面对人和事;引导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她坚强的意志,开朗乐观的情绪。
五、个案指导成果及结论
该学生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逐渐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在课堂上终于敢举起了她的手,至于其他方面,正在进一步研究。
个案(二):王某,女,16岁,现为初二年级学生
13
一、问题行为简述
王某平时爱唱、爱跳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性格属外向型。在她三年级时,父亲因欠别人债就不打招呼离开了家,至今还没有回来。母亲几年来煎熬着生活的艰苦,带着女儿过日子,心情一直不好。有时看到女儿不好,打骂是常事。今年,母亲因为她没有去上课,而在外面玩,大发雷霆,打了女儿一顿,女儿非常反感,就离家出走。这样来回三次,给母亲受过伤的心又撒了巴盐。而且,女儿现在学会了顶撞母亲,经常以离家出走来报复母亲的打骂。
二、个案分析
王某的家庭属离异家庭。由于离异而造成的子女在心里、性格、行为上的变异与教育问题,而导致了孩子离家出走行为。
1、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感,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活动。
2、缺乏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王某具有较多的逆常表现,如易怒,与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
3、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的形式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母亲是孩子的首任老师,而离开家庭带给孩子的都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如性格不稳重、有冲动性和破坏性等心理。
4、离异子女的心灵创伤是有较长时间持续性,难以平静和恢复。 三、治疗办法
1、家长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绪和行为。 2、改善人际关系,矫正自卑、自抑、蓄意报复等不良性格特征。 3、要尽量减少、避免社会不良刺激对离异家庭孩子的不良影响。 4、家、校配合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教育好孩子。四、成果
经过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有所改变,现在感觉到没有必要离去,
14
因为外面没有家好。而且现在学会了体贴母亲,与继父相处融洽。
个案(三):李某,男,16岁,现为初三学生 一、问题行为简述
李某平时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戒备的心理。他喜欢独处,沉默寡言,性格抑郁,过于内向。凡事漠不关心,情感脆弱很怕别人刺伤,把自己禁锢起来,不愿与别人交往。自从2004年,姐姐考上大学之后,他的脾气更加暴躁,猜疑心加重,做事更加喜欢独来独往,表现得与集体生活格格不入,曾经几次产生过不想念书,甚至轻生的念头。
二、资料收集
1、家庭关系:父亲、母亲和一个长李某7岁,现在正上大学的姐姐
2、家庭经济情况:农民家庭,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要养家,还要供上大学的女儿。
3、父母教育态度:因李某有病,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偏向李某的姐姐,对李某不闻不问
4兴趣:特长书法
5、生活简史:6岁以前,比较活泼;6岁时,从楼上摔下受伤,从那以后,身体虚弱
三、个案分析
李某原本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据他父母讲,李某在6岁那年,由于不慎从楼上摔到楼下受伤,此后就常常有病,人也开始瘦弱无力,常年脸色苍白,且有些呆滞。经多方求医,也不见有什么好的起色。上学后成绩也不好。而长李某5岁的姐姐,人长得天生丽质,学习成绩又好,父母就把爱心逐渐移向姐姐,好吃好喝都会偏向姐姐。姐姐因为父母偏向自己,对弟弟也不那么关爱。
为了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父母俩常年在外打工,对李某关心很
15
少。由于家人不关心,李某感到寂寞,没温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2004年暑期,李某姐姐考上大学,父母大为褒奖,而对身体不好,成绩不佳的李某既没有鼓励之言,也没有加以开导,看姐姐的得意,对李某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造成了李某心理的自我封闭,原来内向的他,陷入了极度的自卑之中,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他觉得没有人同情关心,没有理解,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在长期的苦闷中孤独感不期而至。孤独的长期积累,无疑是成为孤僻性格的成因。
四、个案指导设想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主旋律,没有了爱,就没有了责任感。特别是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们缺少的恰恰是?爱?。因此,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李某的情况,我对他做了如下的矫治。
1、通过多次家访,摸清李某的家庭情况、邻里关系、了解孩子的心理:与李某的父母交流,让他们给孩子以温暖、爱心、关心和呵护,要面对现实,多与孩子沟通谈心,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给孩子一份快乐,决不能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对孩子间也不能有偏爱,另外,我也和他姐姐沟通,要求她以一个好姐姐的身份,多关心自己的亲弟弟,以自己的好行为去感化弟弟,使弟弟健康成长。
2、加强与李某的交往。孤僻性格的同学要尽量扩大它的交往范围,帮他多与别人接触,真诚坦率的把自己交给别人,才能消退孤独感。
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李某的字写得漂亮,我就推荐他参加书法兴趣小组、让他从孤独的小圈子里摆脱出来,投入到广泛的活动中去。
4、积极鼓励他参加各种活动。性格孤僻的人,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或束缚在单独的小圈子里,越是这样,性格就会越来越孤僻。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