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总体性
16. 我国通过主动谋划和布局争取,目前已在国际上物联网的(D)工作中占据了比较有利位置。
A、产业发展 B、体系开发 C、应用示范 D、标准化
17. 利用ITU-T形成的有利平台,国内相关单位牵头研究相关的国际规范,(c)牵头立项了物联网网关通用需求和能力、下一代网络环境下面向机器通信的需求标准。
A、中国移动 B、中国电信 C、中国联通
D、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18. EPCglobal网络将(B)与因特网技术串联起来,使任何企业的企业供应链,在世界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数据都是透明可追踪的。
A、二维码 B、RFID
C、产品识别码 D、RFID标签
19. EPCglobal网络中,(B)是具备标准结构的全球唯一性编码,用以表示任何对象,让供应链间的系统得以自动识别其所代表的对象,作为获取网络数据库中数据的关键号码。
A、二维码 B、EPC编码 C、产品识别码 D、物品编码
20. EPC IS(电子产品码信息服务)为EPC数据提供了一整套(D),允许企业间以更简易的形式来交换、寻找及记录EPC资料,借此推广至供应链。
A、框架结构 B、编码标准 C、信息交换标准 D、标准接口
21. (B)的功能是负责RFID Reader和后端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处理实时的信息和时间,或上传给后端系统,或下传给reader。
A、EPC IS(电子产品码信息服务) B、EPC Middleware
C、ONS(对象命名服务) D、REID Tag(射频标签)
13 / 41
22.(C)主要处理电子产品码与对应的EPC IS信息服务器地址的查询和映像管理。 A、域名解析服务(DNS) B、EPC信息服务
C、ONS(对象命名服务) D、EPC命名服务
23. 作为EPC DS服务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象命名服务ONS储存提供EPC信息服务的地址信息,以(A)作为搜寻的主键值。
A、EPC编码 B、产品电子码 C、二维码
D、电子识别码
24.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M2M应用范畴?D A、机器对机器 B、人对机器 C、机器对人 D、人对人
25. 3GPP定义的M2M业务需求中,3GPP网络作为对MTC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承载通道。B
A、控制信息 B、传递信息 C、相应控制 D、传递信令
26. 在3GPP的定义中,M2M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在其定义的相关规范中对MTC定义了(B)种业务特性。
A、18 B、16 C、20 D、14
27. ITU-U在Y.2060中描述了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信息社会的(D),物与物之间通过现有的和演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互联从而提供先进的服务。
A、局域基础设施 B、虚拟网络设施 C、虚拟基础设施 D、全球基础设施
28. 物理的物通常是指可以看得见或触摸到的在物理世界存在的实体,可以被感知和/或操作;虚拟的物是指在信息通信系统能够被识别和访问的、可以标准化的(C)对象,能够被获取、存储、分析或控制。
A、能够被识别的
14 / 41
B、具有价值的 C、具有标识的
D、能够被人使用的
29. Y.2060建议书中描述的物联网基础属性,事务相关服务;物联网能够在(C)内提供与实务相关的业务;如物理的物和与之相关的虚拟的物之间的隐私保护和语义的一致性。
A、物理世界的范围 B、虚拟世界的范围 C、事物的限制范围 D、逻辑世界的范围
30. 物联网需要支持简历(B)的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并支持用统一的方式处理异构的标识。 A、基于实物 B、基于标识 C、基于逻辑 D、基于关联
3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和数据的(A),是物联网称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待突破的方向是向下与的结合,向上与应用层的结合。
A、有效传递 B、有效集成 C、有效融合 D、有效隔离 32. 如何满足物联网建设与发展面临的(A)问题,将是决定物联网是否能在大规模范围内得到普及应用的关键问题。
A、安全与隐私保护 B、物品协同感知 C、网络虚拟融合 D、大量应用开发
33. 一维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C)、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A、符号 B、字母 C、条和空 D、点和线
34.二维条码技术是在一维条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通常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二维条码是对物品的(D)。
A、图像 B、代码 C、标志 D、描述
15 / 41
35. (C)呈正方形,只有黑白两色。在4个角落印有像【回】字的较小的正方图案,是帮助译码软件定位的图案,用户不需要对准,无论以任何角度扫描,数据仍可被读取。
A、PDF417 B、CODE49 C、QR码
D、Data Matrix
36. 矩阵式二维条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条码有:QR Code、(A)、Maxi code、Code One等。
A、Data Matrix B、PDF417 C、CODE49 D、CODE 16K
37. (B)是一种堆叠式二维条码,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由美国SYMBOL公司发明的,组成条码的每一个条码字符由4个条和4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
A、Data Matrix B、PDF417 C、CODE49 D、CODE 16K
38. 反向散射耦合源于(C),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时,能量的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以不同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散射的能量中,一部分反射到发射天线,并被接收和识别,即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
A、RFID技术 B、电感耦合技术 C、雷达技术 D、高频技术
39. (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A、条码识别 B、智能卡识别 C、光学符号识别9 D、RFID
40. (C)没有内装电池,只有在阅读器的阅读范围之内时。标签才能从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电能。
A、半无源标签 B、有源标签 C、无源标签 D、半有源标签
16 / 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