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 3:35: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

气温垂直递减率(γ):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5℃,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气成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成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即U=e/E·100%

露点温度(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

饱和差(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d=E-e 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

①气候: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一般比较稳定。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②天气:一个地方较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成为天气,一般具有多变性。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①平流层:

a.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1

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水汽含量较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 ②对流层:

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①臭氧:

a.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b.臭氧层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②二氧化碳:

a.CO2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层内,因而对地表有保温效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b.在所有温室气体中, CO2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53%。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将导致温度上升,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O2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合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③水汽:

a.易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b.含量虽少,但可在大气温度范围内进行相变,是天气变化的主要角色,影响云雨及各种

2

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 c.水汽在相变中吸收和放出潜热。 ④气溶胶:

a.大气中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使大气能见度变坏 b.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到地面及空气温度

c.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d.有些进入大气的气溶胶微粒是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5.如何用饱和差(d)、露点温度(td)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①饱和差:d>0,空气未饱和 d=0,空气饱和 d<0,空气过饱和 ②露点温度:t>td,空气未饱和 t=td,空气饱和 t

6.已知气温(t)和相对湿度(U)以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E)、水汽压(e)、饱和差(d)、露点温度(td)?

①饱和水汽压: E0:0℃时饱和水汽压 t:蒸发面温度

水面:a=7.45 b=235 冰面: a=9.5 b=265

②水汽压:∵U=e/E·100% ∴e=E·U ④露点温度: ③饱和差:d=E-e

3

第二、三章 辐射能、温度

1.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S0):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在天顶时,即m=1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直射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与大气上界太阳常数S0之比,可表示为P=S/ S0(P<1)

太阳高度(h):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 太阳直接辐射(S):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用S表示。 总辐射(St):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大气逆辐射(La):大气辐射朝向四面八方,其中向下投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Ln):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净辐射(B):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水平地表面吸收的辐射能与失去的辐射能之差。 逆温:一定条件下,对流层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即逆温。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时,使近地面的空气冷却,降温较多,而上层空气受地面影响小,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空气越靠近地面,受地面影响越大,降温越多;越远离地面,降温越少,形成逆温。 活动积温(Y):林木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活动温度的总和,表示为Y。 (活动温度:等于或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ti)。)

有效积温(X):林木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表示为X。 (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ti)与生物学下限温度(B)之差。)

大气之窗:8-12μm处大气对长波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因此称此波段为“大气窗口”。

4

搜索更多关于: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 图文 的文档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jhob579sd8xswm2y1e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