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Fe:56 Cl:35.5 Na:23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Ⅱ卷则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可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的是
A.混有泥沙的食盐
B.混有水的酒精 D.四氯化碳和水 B.醋酸、酒精、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B.1molCO2的质量为44 D.O2的摩尔质量为32g
C.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 A.硫酸、纯碱、石灰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H-的摩尔质量为17g·mol1
-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亚硫酸、火碱、小苏打
C.1mol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0.5mol氯气中含有 A.0.5个氯分子
B.1个氯原子 D.6.02×1023个氯原子
C.3.01×1023个氯原子 A.钢
5.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B.青铜 C.黄铜
D.水银
6.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7.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A.150 mL 1 mol·LB.75 mL 3 mol·LC.150 mL 2 mol·LD.75 mL 2 mol·L
-1
-1
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的NaCl
-1
的NH4Cl
的KCl 的CaCl2
B.4Fe(OH)2+O2+2H2O== 4Fe(OH)3 D.CuCl2+2NaOH===Cu(OH)2↓+2NaCl
-1
-1
8.下列反应都有难溶物生成,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SO4+BaCl2===2NaCl+BaSO4↓ C.FeCl3+3KOH===Fe(OH)3↓+3KCl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第 1 页 共 6 页
A.K+、OH、Na+、NO3
-
-
B.Na+、Fe3+、SO42、OH
-
-
C.H+、Na+、Cl、CO32
-
-D.Ba2+、Cu2+、Cl、SO42
-
-
10.下列仪器: ①漏斗 ②容量瓶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量筒 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④
+
-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
11.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个 B.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 NA个 C.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个
-
13.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与盐酸溶液反应的速率(快慢):NaHCO3<Na2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成Na2CO3
14.下列物质存放方法错误的是 ..
A.铝片长期放置在不密封的纸盒里
B.过氧化钠要密封保存 D.金属钠可存放于CCl4中
C.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15.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
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A.作还原剂
-1
B.作氧化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16.将5 g某金属加入到100 mL 2 mol·L
A.Al
-1
的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且当硫酸浓度降到原浓度的一半时(设溶
-
液体积不变),金属还没有全部溶解。该金属可能是
B.Zn
C.Fe
D.Cu
-
17. 用0.1 mol·L
A.+4 A.HCl A.AlO2
-
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 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B.+3 B.Na2SO4
C.+2 C.FeCl3
D.+1 D.NaOH
-
18.把金属钠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19.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2O2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使其离子浓度基本不变的是
B.Na+
C.Fe2+
D.HCO3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因不带电而稳定,胶体因带电而不稳定 B.硫酸铜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因此不属于胶体 C.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D.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所以其属于碱性氧化物 21.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FeS +2HCl = FeCl2 + H2S↑ C.FeO + 2HCl =FeCl2 + H2O
B.Fe +H2SO4 = FeSO4 +H2↑ D.Fe2O3 +3CO = 2Fe +3CO2
22.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3?Cu?2FeCl2?CuCl2;FeCl3溶液也能与铁反应2FeCl3?Fe?3FeCl2;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
第 2 页 共 6 页
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有铁有铜 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
B.1:3
C. 1:2
D.2:1
-
D.无铁无铜
23.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
液中一定含有Fe2
+
C.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盐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
D.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跟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H+ + CO32 ═ CO2↑+ H2O
-
B.将铝粉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Al + 2OH ═ 2AlO2 + H2↑ C.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 + Fe3+ ═ 2Fe2+
D.金属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 + 2OH+ H2↑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可能不只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全选对给2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
错选给0分。)
26.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碰翻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灯失火,马上用湿布扑灭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纯碱溶液
D.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失火不能用CO2灭火,K失火也不能用CO2灭火 B.明矾和硫酸铁可用于净水
C.饱和FeCl3溶液滴在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胶体 D.不用另加任何试剂,只用胶头滴管就能鉴别Na2CO3和H2SO4两种无色溶液 28.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液
B.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但HCl、NaCl是电解质 C.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最终变为NaOH
D.质量相等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 29.下列实验操作最终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 B.向MgSO4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 D.向FeSO4溶液中撒入少许Na2O2粉末
30.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16H+10Z+2XO4=2X
??-
2?+5Z2 +8H2O ,
第 3 页 共 6 页
②2M
+2R,③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
2?2?+R2=2M
3?---
<Z<R<M
-
??2?3?
-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 <R2 <M
D.常温下不可发生反应2M2++Z2=2M3++2Z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三、填空题(共40分)
31.(8分)(1)NaCl的摩尔质量是 ; 0.1molCO2的质量是 ,它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在0.5L 0.2 mol·L
-1
的 Ba(NO3)2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2)等质量的SO2和SO3,分子数之比______,同温同压下的密度之比_____,含氧原子数之比_______,体积之比_______.
32.(4分)燃着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CO2+2Mg △ C+2Mg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填化学式),若消耗了2.4 g M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 33.(10分)实验室配制500mL0.5 mol·L
-1
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① 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
加适量蒸馏水溶解;② 把①所得的溶液小心转入 A 中;③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标线2—3cm处,改用 B 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标线相切;④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要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1)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段文字中的A.B处相应的仪器应该是______ 和______,该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最终定容时俯视,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要求配制的浓度(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____________。
(4)若没有进行操作④,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 若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标线,浓度会___________。
34.(10分)化学在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下面是一种常见药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将其补充完整。 【药品名称】碳酸氢钠。
【其他名称】重碳酸钠、酸性碳酸钠、 。
【功效主治】适用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及碱化尿液等;静脉给药用于酸中毒;外用滴耳软化耵聍。 【不良反应】对胃溃疡的病人,中和胃酸时产生的气体会刺激溃疡面,甚至有胃穿孔的危险。其中的化学原理(用
第 4 页 共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