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案五上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8 6:51: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师面对面

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的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劳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

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

名师面对面

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4.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5.阅读教科书P80页。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教学反思】

《谁先迎来黎明》设计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问题,使学生在认识地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地球运动的知识。针对本节课反思:

1.亲身体验,感受相对运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需要学生先认识物体的相对运动,本节课让学生要认识相对运动,提供两个情境:一是亲身体验。请2个学生,一个向前运动一个原地不动,向前运动的同学感受到坐着的同学在往后移动,抛出:是不是坐着的同学向后运动?初次感受;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平时,学生已有的相对运动的经验较多,比如坐在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看路边的树木在向后跑等,进一步

名师面对面

丰富学生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2.认识地球,猜测谁先迎来黎明。

要想弄清谁先迎来黎明就必须先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在地球上的位置。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地球仪,学生对两者在地球仪上的位置有了初步了解。

3.借助太阳,验证自转方向。

要想知道谁先迎来黎明,就需要知道他们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则太阳是东升西落;自东向西则太阳西升东落。结合学生的经验:太阳是东升西落以及相对运动的知识,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方向,接下来对谁先迎来黎明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认识时区,感受“北京时间”。

明白地球的自转方向,也知道谁先迎来黎明,那早了多少小时呢?这就需要引入时区,认识到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两个时区相隔1小时。也认识到,大部分的地方都采用首都时间作为全国时间,对于跨度较大的国家,日出时间相隔较大,这也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叫法“北京时间”。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案五上第4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jwpo3krug5s23r4b01m9s4tl8lgrm00e4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