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9年以来,我国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继续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过渡,食品消费中以高品质、高营养及进口的产品受高端市场消费者青睐,需求持续上升,而以榨菜、泡面为主的低价消费品需求也大幅增长,食品消费层次更加分明。2019年,食品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持续增长,盈利状况虽略有下滑但整体维持较好水平,行业总体运行平稳。细分行业中,种植业信用质量较为稳定,2019年以来国家在税收减免、种植补贴等方面仍维持较大政策支持,我国粮食需求稳步增长,供需整体较为平衡,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我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加征关税,导致我国以进口为主的豆类价格大幅波动。畜禽养殖业受供求关系变化、环保政策、疫情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强的周期性波动,具体看,2018年至2019年2月生猪养殖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行业亏损情况较严重,2019年3月起,因“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供应量大幅减少,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大幅减少,对猪价形成支撑,生猪价格持续飞速上升,目前已涨至历史最高点,行业内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改善;肉鸡养殖方面,2018年行业景气度实现大幅提升,2019年在“猪鸡替代效应”下,鸡价继续维持高位,行业内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上升。
从上市和发债较为集中的农牧行业样本数据分析看,2019年以来样本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状况有所提升。样本企
业主营业务收现情况良好,经营性现金呈净流入状态,但并不能够对投资性现金支出形成有效覆盖,投资缺口通过融资进行补充,导致样本企业负债规模增长,债务结构仍以短期债务为主,流动性压力偏大。
从债券发行情况看,食品行业内已发债企业主要为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且以民营企业居多,发行人整体信用质量主要集中在AA级。2018年和2019年1~9月,行业内发行一般短期融资券支数较少,一般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中长期债券发行支数明显增多。发行利差方面呈现出发债主体信用等级与发行利差同向变化的情况,比较符合市场规律。级别调整方面,2018年,评级机构分别对4家发债主体进行评级上调,对3家和1家发债主体进行评级下调和展望下调;2019年1~9月,评级机构分别对2家发债主体进行评级上调,对2家和1家发债主体进行评级下调和展望下调。2018年以来,食品行业中违约主体合计3家,分别为雏鹰农牧、众品食业和西王集团,违约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主业以外的投资较多导致资金链长期紧张,短债长用情况严重,股东所持股份质押比例高,西王集团还存在大额互保(齐星集团)、子强母弱的情况。整体看,行业内主体信用质量有所分化。
展望2020年,随着我国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食品行业仍将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但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预计行业增速仍将呈现持续放缓态势。从细分行业来看,中美贸易战后续走势不明朗,仍将对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造成较
大影响,并影响下游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发展;生猪养殖行业来看,目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低,能够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在国家积极推动恢复生猪生产背景下,预计短期内猪价会维持高位,但呈现逐步下降态势,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后续“非洲猪瘟”后续发展和补栏情况需持续关注;肉鸡养殖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但疫病风险仍需重点关注。
一、行业基本面
我国食品行业门类较多,产业链条较长,从产业链分布看,包含上游农林牧渔和下游食品加工等子行业。食品行业周期性整体较弱,其发展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消费者偏好紧密相连,但上游农林牧渔行业受供求关系影响表现而出较强的周期性特征。2018年和2019年1~9月,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和营业收入水平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增速有所放缓,行业经营环境和运营质量仍较好。
食品行业门类较多,产业链条较长,包含上游农林牧渔和下游食品加工等子行业。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经营规模和营业收入水平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受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低迷以及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影响,行业规模和营业收入增速均呈现放缓态势,盈利状况有所下滑,企业融资成本也有所上升。2018年末,我国食品行业资产总额4.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6%,增速下降2.89个百分点,期末行业资产负债率为
相关推荐: